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五十七卷目錄

 二氏部總論

  隋書經籍志後序

  宋司馬光迃書論老釋

  朱子全書諸子

  元史釋老傳序

  明朱得之宵練匣論三教

  屠隆鴻苞鹿園論三教 三教至處 止宿 三教一道

 二氏部藝文一

  庭誥文         宋顏延之

  答周顒書         齊張融

  門論            前人

  難張長史門論書       周顒

  重答張長史書        前人

  答蕭司徒書        孔稚珪

  又答蕭司徒書        前人

  三答蕭司徒書        前人

  答朝士訪仙佛兩法體相書 梁陶弘景

  原道論          宋孝宗

  釋學外道辯       明劉同升

  禁度僧道疏         倪岳

  清淨            屠隆

  與汪司馬論三教       前人

  與陸平泉宗伯        前人

  答張觀察論佛老書      前人

神異典第五十七卷

二氏部總論

隋書

《經籍志後序》

道、佛者,方外之教,聖人之遠致也。俗士為之,不通其 指,多雜以迂怪,假託變幻亂於世,斯所以為弊也。故 《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誣也。故錄其大綱,附 於四部之末。

宋司馬光迃書===
《論老釋》
===

或問老釋有取乎迃叟曰有或曰何取曰釋取其空 老取其無為自然捨是無取也或曰空則人不為善 無為則人不可治奈何曰非謂其然也空取其無利 欲之心善則死而不朽非空矣無為取其因任治則 一日萬幾有為矣

《朱子全書》。

《諸子》

向見陸子靜與王順伯論儒釋,某嘗竊笑之。儒釋之 分,只爭虛實而已。如老氏亦謂:「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所謂物精亦是虛。吾道雖有寂 然不動,然其中粲然者存,事事有。

孟子不闢老莊,而闢楊、墨。楊墨即老莊也。今釋子亦 有兩般禪學,楊朱也;苦行布施,墨翟也;道士則自是 假,今無說可闢。然今禪家亦自有非其佛祖之意者。 試看古經,如四十二章等經,可見。楊文公集《傳燈錄》 說西天二十八祖,知他是否如何。舊時佛祖是西域 夷狄人,卻會做中國樣押韻詩。今看《圓覺》云:「四大分 散,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是竊列子「骨骸反其根,精 神入其門,我尚何存」語。宋景文說「《楞嚴》前面咒是他 經,後面說道理處是附會《圓覺》。前數疊稍可看,後面 一段淡如一段去末後二十五定,輪與誓語,可笑。」 因說程子「耳無聞,目無見」之答,曰:「決無此理。」遂舉釋 教中有「『塵既不緣,根無所著,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之 說,蘇子由以為此理至深至妙。蓋他意謂六根既不 與六塵相緣,則收拾六根之用,反復歸於本體,而使 之不行,顧烏有此理?」廣因舉程子之說:「譬如靜坐時, 忽有人喚,自家只得應他,不成不應。」曰:「彼說出《楞嚴 經》,此經是唐房融訓釋,故說得如此巧。佛書中唯此 經最巧。然佛當初也不」如是說。如《四十二章經》,最先 傳來中國底文字,然其說卻自平實。道書中有《真誥》, 末後有《道授篇》,卻是竊《四十二章經》之意為之。非特 此也,至如地獄托生妄誕之說,皆是竊他佛教中至 鄙至陋者為之。某嘗謂其徒曰:「自家有箇大寶珠,被 他竊去了,卻不照管,亦都不知,卻去他牆根壁角竊 得箇破瓶破罐用」,此甚好笑。西漢時,儒者說道理,亦 只是黃老意思,如楊雄《太元經》皆是。故其自言有曰: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後漢明帝時,佛始入中 國,當時楚王英最好之,然都不曉其說。直至晉宋間, 其教漸盛。然當時文字,亦只是將老莊之說來鋪張。 如遠師諸論,皆成片盡是老莊意思。直至梁會通間, 達磨入來,然後一切被他掃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蓋當時儒者之學既廢絕不講,老佛之說,又如此淺 陋,被他窺見這箇罅隙了,故橫說豎說,如是張王沒 奈他何。人才聰明,便被他誘引將去。嘗見畫底諸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