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通紀》,「永樂四年,迎西僧尚師哈立麻至京師。先 是上在藩邸,聞烏思藏有尚師哈立麻者,異僧也。及 即位,遣中官侯顯齎書幣往迎,五歷寒暑乃至。車駕 往視之,無拜跪禮,合掌而已。」

按《明外史方技傳》:「釋子智光,武定人。洪武時,奉命兩 使烏斯藏,榜葛剌、泥八剌、地湧塔諸國。永樂時,又使 烏斯藏,迎尚師哈立麻,遂通番國諸經,多所翻譯。歷 事六朝,寵錫冠群僧。」

永樂五年,以諸郡請度牒僧千八百人,發戍遼東、甘 肅。命西僧尚師哈《立麻》啟建法壇,尋加封使領天下 釋教。

按《明通紀》:永樂五年正月,直隸及浙江諸郡軍民子 弟,披剃為僧,赴京請度牒者千八百人。禮部以聞。上 怒曰:「皇考之制,民年四十以上,始聽出家。今犯禁若 此,是不知有朝廷矣。」命悉付兵部,編軍籍,發戍遼東、 甘肅。二月,命西僧尚師哈立麻,於靈谷寺,啟建法壇, 薦祀皇考、皇妣。尚師率天下僧伽,舉場普度大齋科 十有四日,卿雲、天花、甘雨、甘露、舍利、祥光、青鳥、白鶴, 連日畢集。一夕,檜柏生金色花,遍於都城。金仙羅漢, 變現雲表,白象青獅,莊嚴妙相,天燈導引,旛蓋旋繞, 種種不絕。又聞梵唄空樂,自天而降。群臣上表稱賀, 學士胡廣等獻《聖孝瑞應歌頌》。自是之後,上潛心釋 典,作為佛曲,使宮中歌舞之。三月,封西僧哈立麻為 「萬行具足十分最勝圓覺妙智慧普應祐國演教如 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領天下釋教,賜金百 兩、銀千兩、彩幣、寶鈔、織金珠袈裟、金銀器皿、鞍馬,賜 儀仗與郡王同。其徒孛羅等皆封為大國師,並賜印 誥、金幣等物,宴之於華蓋殿。

永樂六年,禁「軍民子弟僮奴自削髮為僧。」

按《明會典》:「永樂六年,令軍民子弟僮奴自削髮為僧 者,并其父兄送京師,發五臺山做工,畢日就北京為 民種田。及盧龍牧馬寺,主僧擅容留者,亦發北京為 民種田。」

永樂八年,命番僧為「國師」,又遣使往西土,徵尚師昆 澤思巴。

按《明大政紀》:「永樂八年九月庚申,命番僧綿思吉等 為淨慈妙濟國師,各給護敕,俾自在修行。遣內官關 僧齎書及銀幣往西土,徵尚師昆澤思巴。十月,命番 僧班丹藏卜等為淨覺弘濟等國師,把弁等為禪師, 各給誥印。」

永樂十年十二月,烏思藏尚師昆澤思巴來朝,先遣 人進舍利、佛像。

按:《明大政紀》云云。

永樂十五年,禁僧尼私創菴院。

按《明會典》云云。

永樂十六年,定「度僧例」,并僧人額數。

按《明會典》:「永樂十六年定,凡度僧,例以十年一次。先 期禮部奏准,在京行童從本寺具名,在外從僧綱等 司造冊給批,俱由本司轉申禮部施行。本部考試能 通經典者,給與度牒。其僧人額數,府不過四十人,州 三十人,縣二十人。」

永樂十七年,頒佛經、佛曲。

按《明通紀》:「永樂十七年秋,御製佛曲成,並刊佛經以 傳。九月十二日,欽頒佛經至大報恩寺。當日夜,本寺 塔見舍利光如寶珠。十三日,現五色毫光,卿雲捧日, 千佛、觀音、菩薩、羅漢,妙相畢集。續頒佛經佛曲,至淮 安給散,又現五色圓光,彩雲滿天,雲中現菩薩羅漢、 天花寶塔,龍鳳獅象,又有紅鳥白鶴,盤旋飛繞。續又」 命尚書呂震,都御史王彰,齎捧諸佛世尊如來菩薩 尊者名稱歌曲,往陝西、河南頒給。「神明協應」,屢現「卿 雲」圓光寶塔之祥。文武群臣上表稱賀,上甚喜悅。中 官因是益重佛禮僧,建立梵剎,以祈福者,遍兩京城 內外云。

永樂十九年,西僧《大寶法王》來朝。

按《明通紀》:永樂十九年,西僧大寶法王來朝,或請駕 親勞之。夏原吉曰:「夷人慕義遠來,宜示以倫義,若萬 乘一屈下,必有走死而不顧者矣。」上曰:「爾欲效韓愈 耶?」乃不出勞。他日法王入見,上命原吉拜之。原吉曰: 「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況夷狄耶?」長揖而已。

仁宗洪熙元年賜釋智光號大國師錫以金印

按《明外史方技傳》:仁宗頗信異教,釋子有智光者,亦 賜號「圓融妙慧淨覺弘濟輔國光範衍教灌頂廣善 大國師,錫以金印。」英宗嗣位,復加號「西天佛子,錫以 玉印。」其崇信如此。

宣宗宣德四年吳忠奏修圓果寺塔不許

按《明通紀》:宣德四年二月,工部尚書吳忠言:「『昨山西 圓果寺奏,本寺是古蹟道場,為國祝聖之所,舊塔損 壞,乞役民為之』。上曰:『卿欲藉此求福乎?朕以安民為 福,其止之,勿勞吾民』。」

宣德八年。令天下有司關津。但遇削髮之人。捕送原 籍。治罪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