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2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坤宮,又自此而震宮,既又自此而巽宮,所行者半 矣。還息於中央之宮,既又自此而乾宮,自此而兌宮, 自此而艮宮,自此而離宮,行則周矣,上游息於太乙 之星,而反紫宮,行起從坎宮,終於離宮也。《南齊書高 帝紀》。案太乙九宮占歷,推自漢高帝五年至宋順帝 昇明元年,太乙所在。《易乾鑿度》曰:「太乙取其數以行 九宮,九宮者,一為天蓬,以制冀州之野;二為天內,以 制荊州之野;三為天衝,其應在青;四為天輔,其應在 徐;五為天禽,其應在豫;六為天心,七為天柱,八為天 任,九為天英,其應在雍、在梁、在揚、在兗。天衝者,木也; 天輔者,亦木也。故木行太過不及,其眚在青、在徐。天 柱,金也,天心亦金也,故金行太過不及,其眚在梁在 雍,惟水無應宮也。」此謂以九宮制九分野也。《山堂考 索》:漢立太乙祠,即甘泉泰畤也。唐謂之太清紫極宮, 宋謂之太乙宮。宋朝尤重太乙之祠,以太乙飛在九 宮,每四十餘年而一徙,所臨之地則兵疫不興,水旱 不作。在太平興國中,太宗立祠於東南郊而祀之,則 謂之「東太乙。」在天聖中,仁宗立祠於西南郊而祀之, 則謂之「西太乙。」在熙寧中,神宗建集福宮而祀之,則 謂之「中太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