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7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計二千八百八十,則三百六十之八也。總歸奇數計 一千七百二十八,則二百一十六之八也。一千七百 二十八,則七十二之二十四。二千八百八十,則七十 二之四十,共六十有四。以地之體十六析之,卦數得 其十,歸奇得其六,皆二百八十八也。以先天準之,卦 數之十,為《離》之《顯仁》,則開物八萬六千四百之數。《歸 奇》之六五,為《坎》之藏用,則閉物四萬三千二百之數。 一為存本,則八千六百四十之閏數。然先天視《元包》 皆三十倍矣,此《元包》與《大衍》先天之合也。所謂八卦 自用者,陰陽分為八位,各以一卦變七卦,自一世至 五世,遊魂歸魂,而卦體復各守本體,其一不變。故曰: 「八卦自用其數也。」今世卜筮所用《火珠林》即是此法, 而其文不雅。先生蓍書,欲傳此一法于後世爾,非為 文也,分而為二,自左揲至右,終而爻見奇則復歸于 左。故曰:「數之閏也,在于左;陽之動也;數之萌也,在于 右;陰能生也。」大衍四十九蓍,各以一卦變六十四卦, 其數之變至于一十五萬五百二十八,則每蓍得三 千七百二。《元包》三十六,《蓍》各以一卦變八卦,其數之 變至于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則每蓍得三百八十 四。三千七十二者,三百八十四之八也。

《大衍》四十九蓍。

先除掛一一蓍計三千七十二,存天之太極也。 再除三揲,三掛三蓍,計九千二百一十六,為《乾坤》《坎》 《離》四卦之數,存地之太極也。

實用四十五蓍,以應一卦當一節之數,計一十三萬 八千二百四十,則六十卦三百六十爻,每爻用三百 八十四地生物之數也。

《元包》三十六蓍,

先除二十四蓍,計九千二百一十六,則「乾坤坎離」存 本之數也。

餘一十二。蓍之用卦數通歸奇計四千六百八,則震 巽艮兌反復迭用之數也。《易》之蓍四十八,而策窮于 三十六者,乾與坤,坎與離,反復不互見為四卦,故各 當十二。震巽艮兌反復互見為二卦,故共當十二,而 十二常不見。是故元包之蓍三十六,存二十四,不用 之外,所用者十二而已。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析而 十之,即一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地之生物全數也。 九千二百一十六,析而十之,則九萬二千一百六十 地開物之數也。四千六百八,析而十之,即四萬六千 八十地閉物之數也。開物者易用策之數,閉物者易 歸奇之數,歸奇之數易之物數也。蓋全數十二,會三 分之,天地各用其一,餘一分以為人物也。兩揲七十 二蓍,各存二十四者,存《坤》之體也;「歸奇共九策」者,存 《乾》之用也。通之用五之三,不用十九之三者,用其衝 氣,存其物體也。

存本數,每卦百四十四,歸奇數均之,每卦二十七,用 策均之,每卦四十五,以《歸奇》合存本,每卦一百七十 一,則《太元》九章之數者,閏數也。以用策合存本,每卦 百八十九,合之而三百七十八,則《太元》五日三辰之 策者,餘分數也。以用策并歸奇,每卦七十二,則《太元》 一日之策數者,晝夜之數也。

《周易太元元包潛虛蓍數義》

《易》,「三微成著,三著成象,二象十有八變而成卦」者,謂 揲蓍法也。「三微成著」者,謂三揲、歸奇,三多三少與兩 少一多,兩多一少,三微之氣已成一象,則爻之微象 也。蓍謂爻也。天三變成一象于上,而六七八九之數 成一爻于下,故謂六七、八九為四象也。「三著成象」者, 三爻既具,得三畫一卦,為地之一象,則卦之著象也。 著象相交,乃成一重卦矣。四十九蓍,除掛一之外,以 四揲之,得一十二。奇數得四三四四四五四六,用數 得四六四七四八四九。老陽用者九,不用者三;少陽 用者七,不用者五;少陰用者八,不用者四;老陰用者 六,不用者二。《奇數》通掛一,則老陰用者以四為一而 得六,不用者以五為一而得五,少陽「用者,以七為一 而得四,不用者,亦以七為一而得三。老陽少陰之奇 通掛一則不可分矣。六七為本屬乎天;八九為標屬 乎地。地之奇數不可分者,宗于一天也。」先生曰:「陽不 窮九,陰不極八,明《大衍》不可過者,蓍為天數故也。并 而均之,則用策一爻皆三十者,天五地六之二;中奇 策一爻皆十九者,天」九地十之二終也。并兩卦用策, 得三百六十,當一期之日。并兩卦云掛一之奇策,得 二百一十六,當重《乾》之策。三十六者,老陽之數也。三 百六十者,十之也。二百一十六者,六之也,數有十,天 以三為體,地以四為體。天兼二用,故天六而地四。兩 卦奇策,得老陽之六者,天之三微變于上,而後地之 四象化于下。地之四象未見,故用六也。兩卦用策,得 老陽之十者,地以四體承天,六用載元氣而左行,以 成一歲之日,故用十也。六者,二三也,得其參天「十」者, 二五也,兼參天兩地矣。其掛一之蓍一十二,以代虛 一之蓍一十二,既揲成掛,則《虛一之蓍》即為二卦十 二爻之本體,皆不用而用以之宗者也。是故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