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3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尅心火,細辛主少陰之藥,故為君;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用黃連、黃芩、黃蘗以療二火,酒製者反治也」 ;生地黃益寒水,故為臣;麻黃、防風、川芎升發陽氣,祛諸風邪;葛根、柴胡解利邪毒,升麻散諸鬱結,白朮、蒼朮除濕和胃,生甘草大退諸熱,故為佐。氣不得上下,吳茱萸、陳皮通之;血不得流行,蘇木、紅花順之,當歸愈惡瘡,連𧄍除客熱,故為使。此方君臣佐使,逆從反正,用藥治法俱備,通造化,明藥性者能知也。如未見斑疹之前,小兒耳尖冷,呵欠睡中驚,嚏噴,眼澀,知其必出斑者,急以此藥投之。甚者則稀,稀者立已,已後無再出之患。

陳文中曰:「治小兒斑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神效。」

桔梗湯

如斑已出。只時時與之。快咽喉寬。利胸隔。

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大溫時時服之,不可計服數。

如見傷食證,又見斑證,先與「不犯大黃、巴豆」 藥尅化過,再與升麻湯。

如食重傷,前藥不能過,再與大黃、巴豆藥過。如大便行,當即便與升麻湯服之,恐斑子內陷,已後臨時作方治。

如斑子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鼠粘子湯。

《活幼全書》。加牛蒡子。

麻黃柴胡升麻湯

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腹中鳴,腹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蔻仁、 益智仁各一錢五分, 吳茱萸、 厚朴各二分, 當歸梢、 生甘草、 生黃芩

柴胡各一分, 升麻、 神麵、 蘇木各半分。

全蠍二個, 紅花少許。

右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大盞,煎七分,食遠服。忌風寒,微有汗則效。

羚羊角散原機啟徽下同

治小兒斑疹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瞖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羚羊角鎊 黃芩 黃芪 草決明 車前子 升麻 防風 大黃 芒硝各等分

作一服,水一盞,煎半盞,去滓,稍熱服。

右方以羚羊角主明目為君;升麻「補足太陰以實內逐其毒也;黃芪補手太陰以實外禦其邪也為臣」 ;防風升清陽,車前子瀉濁陰為佐;草決明療赤痛淚出,黃芩、大黃、芒硝用以攻其固熱為使。然大黃、芒硝為大苦寒之藥,智者當量其虛實,以為加減。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消毒化斑湯」 主之。

平和飲子顱䪿經

治小兒痘疹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升麻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煎去滓溫,細細飲之,量歲大小虛實,以意詳之。此藥治諸瘡痛,煩渴不寧者,皆可服之,惟小兒瘡疹尤佳。

托痘花蛇散王氏手集

治小兒痘瘡黑陷

白花蛇連骨炙,勿令焦,三錢 《大丁香》七枚

二共為末,每服五分,以水和淡酒下,神效。移時身上發熱,其瘡痘頓出紅活也。

祕傳稀痘神方窮鄉便方下同

小飯,赤豆, 黑豆, 菉豆, 粉草各為細末,一兩。

「用竹筒削去皮,兩頭留節,將一頭鑿一孔,以藥末入筒中,用杉木楔塞緊,黃蠟封固,外以小繩繫之,投入臘月厠中,滿一月即用。取出,連筒洗淨,風乾。每藥一兩,配臘月梅花片末三錢,和勻。若得雪中自落地梅花片,不著人手,以針刺取者更妙。如急用入紙封套內,略烘即乾。」 兒大者用一錢,小者用五七分,俱以霜後取起絲瓜藤上小藤絲煎湯,調藥末,空腹服。湯宜多服,服後必忌葷腥,一十二日解少黑糞為驗,一次可稀滿三次不出矣。每年冬服一次。

大粒硃砂三錢,用絲絹包裹 大紫草 菉升麻 麻黃連根節,各二錢 荔枝殼四錢

以上四味,剉碎,用水三碗,入土罐內,同硃砂煮半日,慢火煮之,取出硃砂,清水洗過,為極細末,或燈心湯或蘇穗湯調下三分。如一歲一分,二歲二分,三歲三分,四五歲亦只三分而止。服十日半月,至痘出時自稀,歷試有驗。如服半月未出,過兩三日,又以硃砂三錢製過一遍。

稀痘丹身經通考方下同

此方每有應驗

兔絲子四兩,酒煮搗餅乾 元參一兩,竹刀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