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3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點,細細呷服。入竹葉煎服尤妙。

決明散

治疹痘瘡入眼

決明子、 赤芍藥、 炙甘草各一分, 瓜蔞根半分。

右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日進三服。

撥雲散

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瞖

桑螵蛸真者一兩,炙令焦,細研

右搗羅為細末,入麝香少許令勻。每服二錢,生米泔調下,臨臥服之。

蔤蒙花散

治疹痘瘡并諸毒氣入眼。

蔤蒙花錢半, 青葙子、 決明子、 車前子各半錢。

右為細末,用羊肚一片,破開作三片,摻藥令勻,卻合作一片,以濕紙七重裹煻,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通聖散

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瞖

白菊花,如無,甘菊花代,然不如白菊花。 菉豆皮 穀精草去根,各一兩

右搗羅為末,每服用一大錢,乾柿一箇,生粟米泔一盞,共一處煎,候米泔盡,只將乾柿去核喫之,不拘時候,一日可喫三枚,日淺者五七日可效,遠者半月餘。

葛根麥門冬散陳氏痘疹下同

治小兒熱毒斑疹,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葛根三錢 麥冬去心,四錢 石膏半兩 甘草 川升麻 人參 茯苓各二錢 赤芍藥一錢

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增減。

薛己曰:「愚按前方足陽明胃經之藥也。外除表邪,內清胃火,兼補元氣。若非發熱作渴,表裏有熱者,不可用。若表裏俱虛,而發熱作渴者,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生地黃散

治小兒斑疹,身熱口渴,欬嗽心煩者。

生地黃半兩 麥冬去心,七錢 杏仁 款冬花 陳皮各三錢 甘草二錢半,炙

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

薛己曰:「愚按前方,若肺經有熱者,宜用此方。若痰氣上壅,佐以抱龍丸。」

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瘡疹,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欬嗽喘促。

桔梗炒 真細莘 人參 甘草 白茯苓

真川芎、 白朮各一兩。

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薄荷五葉,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不拘時候,量大小加減。

《海藏》曰:「惺惺散,治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

薛己曰:「愚按前證方,若表虛風寒所乘而致諸證者,宜用此藥。若表實內熱相搏而致諸證者,宜用升麻葛根湯。若兼作渴飲冷者,須用葛根麥門冬散。大凡瘡疹未出已出之間,多增寒壯熱,身體疼痛,大便黃稠,此正病也。若無他疾,不必服藥。」 王肯堂曰:「治數證,皆純陽人所用,古人處為小兒藥,非乃裏寒者可服」 ,且以藥對其證用之意。大抵渾身壯熱,必由風熱瘡疹,傷寒時氣,且先與之也。其頭痛目澀,鼻流清涕者,用細莘,喘粗者用桔梗人參,多睡者用茯苓。恐傷寒時氣乘裏弱者,用白朮也。治風熱瘡疹,瓜蔞根也。瓜蔞味苦寒,治身熱煩滿大熱,除腸胃中痼熱八疽,面黃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熱而胸痹不下乳陽證。《傷寒》治癰下乳,皆攻其熱也,故非裏寒者可用。其裏寒者,由身有大壯熱,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黃赤,皆裏寒證也。其中雖有白朮以溫,終非為虛熱者。用人之臟腑寒,則寒藥先效,熱藥未必能制之;臟腑熱,則熱藥先效,寒未必能制之。此勢之自然也。豈得不辨表裏冷熱而用藥也。《和劑方》。小兒傷寒壯熱。當先服此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壯熱未退。切不可與通利大便及涼藥。恐是瘡疹。服藥則誤矣。

《一方》「加防風、花粉。」

十一味異功散

又名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訶梨勒去核 半夏薑汁製 丁香

甘草炙,各三錢

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同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