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3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者。

升麻、 白芍藥、 炙甘草 乾葛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若大段寒即熱服,若熱則溫服。瘡疹亦準此。服藥已,身涼止藥。小兒量度多少服。如老兒喫,去芍藥,加柴胡一兩,人參半兩。

古人治痘以葛根湯為主,後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難矣。苟能變通,自發熱以至收靨,葛根湯皆可增損用之,不特發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湯為主,隨證立「增損法」 於後。

初發熱,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風;口乾渴,內熱也,加葛粉、天花粉、麥門冬。

自利。加條實黃芩生用。

嘔吐加半夏生薑

「腹中痛」 ,加木香、青皮、枳殼、山樝肉。腰痛加獨活、北細莘。

頭痛加羌活、藁本、蔓荊子。驚搐加木通、生地黃、燈心。

「小便少。」 加木通、車前子、瞿麥。

大便祕加大黃

衄血。加山梔仁、黑參、生地黃。

發熱三四日熱不減。加解毒藥。大力子連𧄍紫草桔梗。

瘡不出。加防風。蟬蛻。荊芥穗。紅花子。

眼痛加蔤蒙花。柴胡。龍膽草。

瘡出太稠密。加人參、當歸、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風桔梗。

咽痛。加桔梗連𧄍。按:《經驗良方》「加有山豆根。去連𧄍。」 瘡乾或帶紫。或色大赤者。血熱也。加當歸梢生地黃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瘡灰白色平陷者。氣虛也。加人參、黃芪、防風、木香、官桂。

「手足瘡不起」 ,脾胃不足也,加防風、人參、黃芪。瘡密起發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參、麥門冬、天花粉。

泄瀉者,裏虛也,加人參、白朮、訶子、白茯苓。

瘡不著痂者。濕熱也。加黃芪防風官桂白朮。李氏加紫蘇五分。笋尖山樝牛蒡子各一錢。冬月加製過麻黃一錢。

《海藏》曰:「升麻葛根湯,太陽、陽明之藥。」

陳文中曰:「身熱腹痛者,身熱泄瀉者,身熱驚悸者,身熱汗出者,身熱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湯。」 又曰:「痘疹初發熱未明,宜用此湯以散之。」

張巽之曰:「凡痘見斑點,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 萬氏曰:「古人謂但見紅點,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此蓋為痘疎毒少者言,後人不達立言之旨,遽謂凡出痘子纔見紅點,真不可服」 ,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乃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之劑,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潤之,鬱者疏之,過者平之。陰精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苟謂痘疎毒少者,雖他不可服。況葛根湯乎。

薛己曰:「愚按前方胃經發表之劑,表實而熱毒壅滯於肌肉者,須用此藥以疏泄之,恐虛其表,而痘毒不能托出也。」

王肯堂曰:「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足冷,脈數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疑貳之間,並宜服之。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又云:『證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與解散之也』。」 又云:「患瘡疹大便自如常者,亦可服升麻湯。蓋用升麻,其性苦寒無毒,主解百毒,殺鬼邪,辟瘟瘴蠱毒,中惡腹痛,咽喉口瘡皆毒也,瘡痘亦毒故也。其」 次用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熱,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治頭痛。升麻、葛根二藥,皆治伏熱毒動心恍惚,驚悸煩躁。大抵瘡疹是蘊熱毒,葛根解熱,升麻去毒也。病熱而藥性微寒,冷熱相攻,則芍藥治時行寒熱,又活血痹,使痘瘡易出也。又利小便,瘡疹有大熱者,則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調和之。《況新書》言瘡疹渴躁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熱,調榮衛,為治瘡疹之要藥也。為其疑貳之間,非瘡疹伏熱而發熱者,有傷寒、傷風、傷食、驚證,兼患瘡疹而稟氣怯者,皆發虛熱而非實熱。若服之,是瘡疹者則毒減而愈,他證者反以為害,不能盡述其由,但有壯熱而面青目白,睛不黃赤,大便不祕,小便清者。皆不可服。裏無蘊熱故也。此藥治未發瘡疹之前。瘡疹已愈之後。服之消毒故也。非正出時服。

董鳳翀曰:「外感重加柴胡、羌活、白芷、防風;口乾內熱作渴,加葛粉、天花粉、麥冬;痰嗽加紫蘇、陳皮、半夏。」

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及瘟病。應發汗而不發汗。內有瘀血。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