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3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痘證傳變說》

前輩謂「痘出自腎而傳肝、傳脾、傳心、傳肺」者,人皆疑 之,不知此乃自內傳外之意,非謂胎毒獨藏於腎,自 腎而傳於各經也。蓋痘毒在人身,蘊於五臟百骸四 肢,無處不有,感時氣而發,自骨髓而達於筋。腎主乎 骨,血氣壯盛,毒盡送出於筋,而不少留於骨髓,則腎 經之毒解,自筋達於肌膚;肝主乎筋,氣血充足,毒盡 「送出於肌肉而不少留於筋,則肝經之毒解自肌肉 而達於血脈;脾主肌肉,血氣充足,毒盡送出於血脈 而不少留於肌肉,則脾經之毒解自血脈而達於皮 毛;心主乎血,氣血充足,毒盡送出於皮毛而不少留 於血脈,則心經之毒解自皮毛而達於瘡窠;肺主乎 皮毛,血氣充足,毒盡送出於瘡窠而不少留於皮毛, 則肺經之毒解,五臟毒解,血化為膿,毒從膿化,將結 痂,痂落而成功矣。若出於筋而少留於骨髓,則渾身 壯熱,口乾悶亂;出於肌肉而少留於筋,則搐搦牽掣, 紫黑潮熱;出於血脈而少留於肌肉,則發癰而在四 肢」;「出於皮毛而少留於血脈,則痘不圓肥;出於瘡窠 而少留於皮毛,則痂」落遲而多痳瘢。此自腎經遞傳 而至於肺之說也。當隨經察證。隨證用藥。始不悮矣。

《補遺》

古人陳氏者云:「痘以太陰脾肺二經為主,肺宜溫而 脾宜燥。」萬氏云:「痘瘡始終以脾胃為主,胃當養而脾 當補。」馬氏云:「痘以少陰心經為主,火不可太清,而血 不可太寒。」三說雖不一,其實皆是也。蓋脾為孤臟,能 灌四傍,則四臟咸賴一臟以養之。況脾屬土而主肌 肉,若能化水穀,成津液,灌溉諸經,令肌肉不枯,氣血 得其助,痘何難成功?但寒土不能生物,必陽氣熏蒸 於下,而後能發育也。如萬物之根在土,而冬月何不 生乎,以真陽之氣息也。可見脾受水糓,化生津液,亦 必藉真火始能成腐化之功,所以謂火能生土,火乃 土之母也。然心為君火,能役相火,又主乎血脈,若心 火不息,血不寒凝,自能與脾之津液相為流通,痘自 紅潤而鮮艷,所以謂血主濡之,氣主呴之。氣無血不 走,血無氣不行,氣乃血之帥也,氣行血亦行。然肺統 一身之氣,又主乎皮毛,若肺氣充盈,自能與心之血 脈相為週運,痘自尖圓而肥潤,是血氣充足,交會於 前,脾生津液,助養於後,痘之成功,三臟缺一不可。至 於腎經,古人謂「惟腎證為惡候」,誠是也。痘瘡自內達 外,腎乃最深之處,若有留毒而不外傳者,則死於出 見之日矣,救何能及也。若肝經則無成痘之功,何也? 肝者火之母,若心火不足,邪火猖熾,肝邪移於脾,則 木尅土,木反勝金,則火尅肺,所以古人謂肝經有瀉 而無補也。蓋有瀉而無補者,是不補其氣也。若痘後 目病,「肝血虛而火盛者,清之後則當補矣。」此一段論, 與上論宜合會參看。上是言痘之傳變,此是言痘之 成功,後學不可不知。

出長各經見證與傳變成功形色不同之辨

與上看「痘法」 條參看。

痘雖自內達外,而布四體,其根實由於五臟。如「肝主 淚而為水泡,肺主涕而作膿囊,心則斑而且赤,脾則 疹而又黃,腎乃封藏之本,變則黑陷之象。」此論發熱 出見時形證,若初出小小顆粒一點血也。血化為水, 水化為膿,膿成而毒解,此自然之序也。與隨臟見證, 如肝主淚而為水泡。云云者不同。「若初出之時,半是 水泡,或纔起發便有帶漿者,或未成膿即有乾收者」, 火性躁急,失其自然之序矣。遇此等證候,不可忽也, 有性命之關矣。

《就人以斷痘之輕重說》

以痘毒之淺深定輕重,以痘證之虛實寒熱定治法, 此其常也。若人形體壯健,精神快爽,言笑不苟,出痘 時又安靜如常,痘雖重亦可以輕斷之。「如人頭大而 項小,足小而身重,喜笑出於無因,精神短少,出痘時 大異平常,且不安靜,痘雖輕亦可以重斷之。」「此驗過 者,治痘者不可不知。」

《就人以定痘之治法說》

看痘施治,當先看其人。其人或貧賤家兒,或富貴家 兒。兒之稟賦厚薄,肌膚老嫩,氣血虛實,聲音清濁,生 於某處地方所受之燥濕,所食之濃淡,先知其人,而 後看其痘。如貧賤家多歷辛勤風寒水濕之苦,更無 厚味傷脾,有證便能抵當,古人所謂「百煉成剛」,此類 是也。富貴家煖衣厚味,少見風日,脾胃薄弱,不耐勞 苦風霜,古人所謂陰草怕旭日,此類是也。富貴衣食 居處所養成之兒,即就富貴以調理之;貧賤衣食居 處所養成之兒,即就貧賤以調理之。《語》云:「貴賤分二 等,貧富不同治。」此之謂也。至於兒之稟賦,厚者多宜 攻,薄者多宜補;肌膚老者多宜開發,嫩者多宜溫養 聲音清者當守,濁者當清,氣血弱者當補元氣,實者 當解痘毒。南方風氣柔弱,地濕窪下,飲食多嫩軟,以 此養成之形體,自當依此以調理調理,自不可同於 北方也。北方風氣剛勁,地高風燥,飲食多強硬,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