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3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露桃花,性陰而和陽,取時須待將開含笑,清晨摘取,飯鍋上蒸熟,焙乾,帶蔕入藥,不宜多用,多用則恐作瀉。若不預收,多加紫草茸、芍藥可也。

黃連解毒湯

痘出三兩朝,身中熱烙,焦紫無紅活色,梟炎猛烈之甚也,或眼紅臉赤,或小便澀結,須服黃連解毒湯、加減犀角地黃湯可也。

黃連 生地黃 芍藥 甘草 木通 車前草 殭蠶 桔梗 連𧄍 牛蒡子 荊芥。

水煎服

或去殭蠶、𧄍芥,加紫草茸、燈心,熱甚加柴胡、地骨皮。

飽脹加全瓜蔞枳實山樝。氣弱不用枳樝。

加減犀角地黃湯

犀角 木通 生地黃 芍藥 紅花 紫草 茯苓 車前草鮮者 地骨皮,鮮者 甘草。

水煎服

犀角須用井水磨濃,俟藥煎如度投下服之,不可和內煎也。若身熱驚厥,加紋銀一塊同煎。蓋因肝木旺而心火炎上,故金以剋之耳。

五龍湯

痘一見形,就是蚊蚤咬的形者,是痘毒緊輳心肝二經而然,也,極是犯君。《痘經》云:「臣陵於主逆天條,有福兒童驀地逃,總然和順成功去,也在刀山走一遭,好把化斑湯浴之,內服五龍湯。」

黃連、 紫草茸、 芍藥各三錢, 生地黃九錢。

煎濃水,磨犀角汁和服。

王氏治此,多用大黃湯下之,徹逐其毒,隨用升表之劑,固為美法。下後不能提峻,速致其死,不若五龍之為妥也。

化斑湯

金線、薄荷。 大水楊柳、 荊芥、 蒼耳草。

四味共煎濃去渣,將頭髮滾湯洗去油垢團攏,將熱湯徐徐浴之,必須置之煖處,外再服前藥,斑去而痘自鼎峻矣。

四仙散

痘起遍身俱是黑色,論備載在前矣。要是元癸奪權爭先,如青天晴極而雲霧靜,水風動而波浪行,第一奇痘也。只以化斑湯浴之於外,而內服「四仙散」 ,自然色變而為美矣。

甘草紫草與通草,三般遇此多是寶,黃連連𧄍與石 蓮,三味合浸共一炒,研末惟在空心時,砂糖調服霎 時好。

此痘得者甚鮮,非富貴之至者,不能見此。若見形而盤縷失天元者,不在此例。

按:此即所謂「鴉翎痘也。雖黑而光潤,圈圓頂峻,與常痘同,得之者必主大貴。」

玉泉散

痘形一朝就結焦粒,是梟炎徹於肝榮,而元水弗克和解,急服「玉泉散」 ,庶可挽治。

犀角二錢 白芎 川黃連各一錢,為細末。

冰片三分,另研。

濃煎甘草湯或建糖調服。大者五分,小者再減。此方屢治痘焦者,恆獲速效。但犀角人不諳用法,必須粗礪瓦盤,井水磨之,待澄淨去水,刷於綿紙上,略有乾燥,方和前藥用之。若以鐵器剉下細末,犀不漬水則不效。

涼血解毒湯

痘出熱不退,紅不分地,或痘苗乾枯黑陷,急用此方,可起壯灌漿。

紫草一錢, 生地黃、 柴胡各八分, 丹皮七分, 「赤芍藥、 蘇木、 防風、 荊芥穗、 川黃連」

木通各三分, 牛蒡子四分, 天麻、 紅花

甘草各二分。

右用薑一片,燈心二十根,糯米百粒,水煎服。

加味犀角飲

痘已出不勻,心煩壯熱,口舌生瘡。

犀角 牛蒡子, 荊芥, 甘草, 防風, 升麻, 桔梗 麥門冬。

水煎服

神應膏

治痘瘡入眼。一名「黃蘗膏。」

黃蘗一兩, 真菉豆粉一兩半, 甘草四兩

紅花一兩。

右為細末,用胭脂水和蜜水調塗兩眼四畔之瘡痘上,則不入眼。

如瘡疹已出右為細末,生油調,從耳前至眼眶,並厚塗之,日三兩次。如早塗瘡,自不至面,縱有亦少。按《全書》先將黃蘗、甘草二味研細末另收,用新汲涼水三盞,浸菉豆一晝夜,去豆不用,以浸豆水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