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此藥專治男子婦人蟲積氣塊,五榮七傷,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黃水腫,十般氣,十一般惡蟲,又進飲食,除病悅顏色,不與他藥相反。四季可服細末三四錢,量大小加減。服時不喫晚飯,三更用清茶下,次早桶子內蟲積及米粒盡,方可洗面,溫粥補之。傷寒孕婦不可服。

王肯堂曰:「東垣治脹,不犯上下二焦,用《素問》中滿者瀉之於內之法。實者分氣消積,虛者升陽滋血。治者當師其意而活用之,勝前所用排擊諸方遠矣。」

訶梨勒丸證治準繩下同

訶梨勒煨用皮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令黃熟 陳橘皮湯浸焙各半兩 乾薑炮裂 炙草

木香、 白朮、 人參各一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張氏補脾散

治「脾胃虧損,腹脇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

訶子肉 人參各七錢 白朮 木香 桔梗 白茯苓 藿香葉 陳皮 黃芪炒,各五錢 甘草炙,二錢五分

右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本事調中丸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乾薑、 橘紅、 白朮,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薑各等分。

右細末,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熟水下。

三因肥兒丸

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髮豎發熱,無精神。

黃連 神麯各一兩,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箇 《史君子、 肉豆蔻》麪裹煨,各半兩

右為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量兒加減,熟水吞下。

六神丸

治如前證

丁香、 青木香、 肉豆蔻用麪裹煨,各五錢。 訶子煨去核,半兩。 史君子、 蘆薈研,各一兩

右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食前下。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病或腹大

真阿魏一兩五錢,去肉積。 胡黃連去果積。

「神麴」去食積 黃連各二錢,去熱積 麝四釐。

右為末,每服十二粒,白朮湯下。

阿魏丸

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腹痛,小便白濁。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 黃連炒、 連𧄍各半兩, 鹼研粉,三錢 山樝 半夏皂角水浸,各一兩

右為末,炒神麴和丸如蔔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

米食多者,加神麯、山樝。肉食多者,加阿魏。

阿魏一兩 黃連酒煮,六兩

右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湯浸蒸餅丸。「如元氣不足,加人參。」

小阿魏丸

山樝肉三兩, 鹼三錢, 《半夏》一兩。

右為末,阿魏半兩,酢浸和丸,白湯下。

中滿分消丸

黃連、 枳實、 厚朴各五錢, 乾薑、 薑黃

豬苓、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分, 陳皮

白朮、 甘草各一分, 半夏四分, 黃芩一兩二錢。

右為細末,蒸餅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消痞丸

快利之劑

黃連半兩, 枳實、 黃芩、 甘草、 人參各三錢, 厚朴七分, 乾薑四分, 橘皮一錢, 薑黃五分。

右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麻黃升麻湯

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麻黃二分, 桂皮 杏仁 吳茱萸 草豆蔻 厚朴 麯末 羌活 白茯苓 升麻根 蒼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