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言語 不擇,發無時節,甚即吐沫者,取百會一穴,灸七壯,在 鼻直入髮際五寸,頭頂中央旋毛中,可容炷如小麥 大。

《古今醫統》曰:「小兒遺尿,鍼氣海八分,灸則七壯。氣海, 一名哱映,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 氣之海。」

小兒脫肛瀉血,每入厠,臟腑撮痛不可忍,灸百會一 穴三壯。在顛中旋毛間。

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脫肛,灸十二椎下節間。名「接脊 穴」,灸一壯。

《黃帝》療「小兒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憔悴,諸醫不 效者,灸足。」上三寸陷中,三壯。《岐伯》云:「兼三伏時內, 用桃柳水浴孩子」,午丑時當日灸之,後用青帛拭,兼 有似見疳蟲子隨汗出也,此法神效。

醫案

錢乙《小兒直訣》曰:「小兒脫肛半載,恪服升補元氣之 藥而愈。」

《愛竹翁談藪》曰:小兒氣淋,宋寧宗為郡王時病淋,日 夜凡三百起,國醫罔措。或舉孫琳治之,琳用大蒜、淡 豆豉、蒸餅三物擣丸,令以溫水下三十丸,曰:「今日進 二服,病當減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 賜以千緡。或問其說,琳曰:「小兒何緣有淋?只是水道 不利,三物能通利故也。」

《儒門事親》曰:酒監房善良之子,年十三,病沙石淋已 九年矣。初因瘡疹餘毒不出,作便血,或告之令服太 白散,稍止。後又因積熱未退,變成淋閟,每發則見鬼 神,號則驚鄰適戴人客鄧牆寺,以此病請,戴人曰:「諸 醫作腎與小腸病者,非也。《靈樞》言足厥陰肝之經,病 遺溺閉癃。閉謂小溲不行,癃為淋瀝也。此乙木之病」, 非小腸與腎也。木為所抑。火來乘之。故熱在脬中。下 焦為之約。結成沙石。如湯瓶。煎煉日久。熬成湯。今 夫羊豕之脬,吹氣令滿,常不能透,豈真有沙石而能 漏者邪?以此知前人所說服五石丸散而致者,恐未 盡然。《內經》曰:「木鬱則達之。」先以瓜蔕散越之,次以八 正散加湯、鹼等分,頓啜之,其沙石自化而下。

又屈村張氏小兒,年十四歲,病約一年半矣。得之麥 秋,發則小腸大痛至握其跳躍旋轉,號呼不已,小 溲數日不能下,下則成沙石,大便祕澀,肛門脫出一 二寸,諸醫莫能治。聞戴人在朱葛寺避暑,乃負其子 而哀請戴人。戴人曰:「今日治,今日效,時日在辰巳間 矣。」以調胃承氣僅一兩,加牽牛頭末三錢,汲河水煎 之,令作三五度嚥之。又服苦末丸如芥子許六十粒, 日方晡。上涌下泄,一時齊出,有膿有血,涌瀉既覺,定 令飲新汲水一大盞,小溲已利一二次矣。是夜凡飲 新水二三十遍,病去九分,止哭一次。明日困臥如醉, 自晨至暮,猛然起走,索食於母,歌笑自得,頓釋所苦。 繼與太白散、八正散等調理。一日大瘥。恐暑天失所 養,留五日而歸。戴人曰:「此下焦約也。不吐不下,則下 焦何以開?不」令飲水。則小溲何以利。大抵源清則流 清者是也。

又,柏亭劉十三之子,年六歲,病沙石淋。戴人以苦劑 三涌之,以「益腎散三下之,立愈。」

萬氏《幼科發揮》曰:「本府三守一女,溺出如青水,著肉 處,潰爛成瘡。其母憂之。守問全云:『莫非女之臟腑壞 也』?答云:『膀胱受五臟之液以藏之,是為溺也。各隨本 臟之色,青者肝之色也。著處成瘡,肝火盛也。火之所 灼,則潰爛矣』。」全獨治之,以前治小便赤方,更加黃蘗 為丸,調理五日而安。

《醫學綱目》曰:「湯氏云:『肝風搖頭,諸方不載。鄭都丞子 患七年搖頭,三年下血,巳服百餘方。前後所服治搖 頭者,無非風藥止血者,或作痢,或作腸風,百藥無效。 予既視其病,又知其詳,亦不明其標本,退而思之,乃 肝血液盛,外有風熱乘之,肝屬木,盛則脾土為木所 剋,脾與肺是子母,俱為肝所勝,而血遂漬於大便,故』」 便血不止。遂處一方。但損肝祛風而益脾。初亦一時 之見。只數服而愈。十餘日後。血止而下白膿。遂得以 安。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小便不利,服五苓散之類不 應,頦間及左腮色赤,乃肝腎虛熱,用四物湯加山梔 而愈。後因感冒,悮用發汗,小便仍前不利,余用補中 益氣湯加麥門、五味,調補脾肺而愈。」

一小兒小便不利,及莖中澀痛,或尿血石,此禀父腎 熱為患,先用五淋散以疏導,又用滋腎丸、地黃丸補 其肝腎,漸愈。出痘色紫,小便短赤,頦間右腮或赤或 白,屬肺腎氣虛而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 而痊。

《保嬰撮要》曰:「一小兒眼泡微腫,咳嗽惡心,小便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