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因驚氣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縮,目睛斜視。常服疏風順氣,自不作驚,和脾胃,進飲食。」

枳殼去穰麩炒黃,一兩 淡豆豉焙乾 南星 茯神去皮根木,各半兩 蠍梢五十尾,去尖毒 淨蕪荑二錢半先入乳鉢內研爛極細

右除蕪荑外,餘五味焙為末,再同蕪荑乳鉢內杵勻,酢煮糯米粉糊為丸。周歲內嬰孩粟糓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乳汁下。三歲以上者麻仁大,每服五十丸及六十丸,溫米清湯下,候一時得吃飲食。

參朮柴苓湯

治「肝經風熱,脾土受剋,其證善怒,睡中抽搐,遍身作癢,飲食少思。」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錢, 柴胡

升麻各七分, 山梔炒,八分、 釣藤鉤一錢。

甘草炒,五分

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

青州白丸子

治小兒驚風

生半夏七兩, 生南星三兩, 生白附子二兩 生川烏半兩,去皮臍

右為末,以生絹袋盛,井花水擺出。如未出者,更以手揉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於磁盆中日曬夜露,至曉撇去舊水,別用井花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後如玉片,研細,以糯米粉煎粥清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無時。

海藏返魂丹

治小兒諸癲癇,潮發瘈瘲,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牙關緊急,目直上視,及諸病久虛,變生虛風。多睡者,因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烏犀屑」二兩 水銀 天麻酒洗,焙 檳榔

硫黃研末,入水銀,置磁石器內,慢火炒成沙。

殭蠶去絲嘴微炒,各半兩 白附子炮 獨活 川烏炒通赤,留煙少許入碗內,以一盞子蓋上,新土 圍之,待冷取出。 乾蠍去毒炙 川萆薢炒

肉桂去麤皮 當歸酒浸焙乾,炒 細辛根

防風 天南星薑汁煮軟炒黃 阿膠杵碎炒 藿香去土 羌活 烏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 沉香 槐膠 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 麻黃去根節 半夏薑汁浸三宿炒 羚羊角鎊 陳皮去白炒,各一兩 天竺黃研 廣木香

乾薑炮 茯苓去皮 晚蠶沙微炒 人參。

蔓荊子去白皮 敗龜板醋酒炙黃 藁本去土 桑螵蛸炒 白芷 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煮焙 虎骨酒醋塗炙黃 砂仁 白朮泔浸一宿,切焙 枳殼炒去白 丁香 厚朴各三分 蟬殼炒 川芎 附子泡去皮尖 石斛去根 龍腦另研 肉豆蔻去殼炒 雄黃研飛 硃砂研飛,各一兩 膩粉 麝各另研,一錢 烏雞一隻,去毛嘴翅足 狐肝三具,二味,臘月入瓦器固濟,煅赤,候冷研用, 金箔三十片為衣。

右藥五十八味,炮製如法,煉蜜合和,搗三五千下,丸如桐子大,金箔為衣。每一歲兒。溫薄荷自然汁化下。無時。

右《閻氏宗錢氏》治慢驚法,脈無力者宜之。其法以青州白丸子兼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釣藤飲子之類服之,至有往往死中得生者。

湯氏曰:「凡吐瀉成虛風慢脾,先用奪命散、青州白丸子未煎如稀糊,入蜜調控下涎後,服祛風醒脾等藥。」

八仙散

風盛者服之

白天麻、 「白附子。」 花蛇肉、 防風、 南星。

半夏 冬瓜子、 全蠍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二片,棗半枚,煎二分,熱服。

加薄荷尤佳

一方加川烏

釀乳方

人參 木香 藿香 沉香 橘皮 神麯 麥芽各等分, 丁香減半。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碗,薑十片,紫蘇十葉,棗三枚,煎至半碗。乳母食後,須去乳汁盡,方取服之。即仰臥,霎時令藥入乳之絡,次令兒吮數口,不可過飽,此良法也。如嘔定一日,急宜截風,服八仙散,兩日後,宜醒脾散。如前件藥俱用不效,危困可憂。須診太衝脈未絕者,當灸百會一穴,前後髮際,兩耳尖折中,乃是穴也。方書所載。但云頂上旋毛中。殊不審有雙頂者。叉有旋毛不正者。庸醫之輩。習循舊本。悮人多矣。灸後即當控涎。用青州白丸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