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調下一字。錢曰:「凡吐瀉,五月內九分下而一分補, 八月內九分補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虛瀉,醫妄治之」, 至於虛損,下之即死。即當補脾,若以史君子丸,恐緩 已。又留溫胃益脾藥治之。醫者李生曰:「何食而噦?」錢 曰:「脾虛津少即嘔逆。」曰:「何瀉青褐水?」曰:「腸胃至虛,冷 極故也。」錢治而愈。

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飲食,目睛多白,面色 無神。師曰:「此腎經虛弱,下之則愈虛。」遂以消積丸磨 之,漸愈。大凡傷食不下則成癖,下後即與補脾,無不 效者。

《儒門事親》曰:河間劉光濟之子,纔二歲,病疱後嘔吐 發昏,用丁香、荳蔻之類不效。適麻先生寄其家,乃謂 光濟曰:「今有小方,無毒,人皆知之,公肯從乎?」光濟曰: 「先生之言,必中於理,何敢不從。」麻先生曰:「劉河間常 言涼膈散可治瘡疱,張戴人用之如神。況《內經》言少 陽所至嘔涌,少陽者,相火也,非寒也。」光濟欣而從之。 此日利二行。適王德秀自外入,聞其利之也,乃曰:「瘡 疱首尾不可下麻。」自悔其多言也,業已然,姑待之。比 至食時,下黃涎一合。日午問之,兒已索遊於街矣。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五歲,食粽後咬牙欲吐,頃間 腹脹昏憒,鼻青黃赤,此脾土傷而心肝所動,食積發 厥也。先令雞翎探吐,出酸物頓醒,節其飲食。勿藥而 愈。

薛氏《保嬰撮要》曰:「一小兒夏月吐乳,手指發熱,作渴 飲冷,口吐涎水,余謂胃氣熱,廉泉開而涎出也,用瀉 黃散而愈。後復嘔吐,另用剋滯之劑,口渴飲湯,流涎 不已,余謂胃氣虛寒,不能攝涎也,用理中丸而愈。 一小兒七歲,嘔吐不食,面白指冷,此胃氣虛寒也,用 理中湯,嘔吐頓愈,又用六君子湯而痊。後傷食腹痛 發」熱,嘔吐流涎,先用「保和丸」一服而痛嘔愈,再用四 君、山梔而涎止。

一小兒食涼粉而嘔吐酸物,頭痛發熱,此內傷兼外 感也,用人參養胃湯末二錢,薑湯調服,諸證皆愈。惟 吐酸涎,用《大安丸》一服而止。

一小兒傷食發熱,嘔吐酸物,手指常冷,此胃氣虛寒, 陰盛隔陽於外,虛熱所致也,用「保和丸」末二錢,濃薑 湯調服而吐止,再用六君子湯加山梔而安。

一小兒嘔吐作渴,暑月或用玉露飲子之類而愈。又 傷食吐酸,余先用保和丸一服吐止;次用五味異功 散,飲食漸進;又用四君子湯而痊。

一小兒暑月患吐瀉,服香薷飲、五苓散之類而止,但 手足並冷,睡而露睛,飲食不入,腸鳴作嘔,欲用清涼 之劑。余曰:「此始為熱,終為寒也。」當捨時從證,用人參 理中丸,以薑湯化,二服病勢始定;次用助胃膏漸安; 又用六君子湯,調理而愈。

一小兒食多即吐,余用五味異功散愈之。又腹痛嘔 吐,先服「大安丸」,仍用異功散而愈。後證復作,另投祛 逐之劑,吐瀉不食,腹中痛甚,以手按之則止,此脾氣 復傷也,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一劑,又用六 君、升麻、柴胡二劑,飲食頓進。後食生冷,挾驚吐瀉,手 足並冷,脣口搐動,用六君、釣藤鉤、柴胡而愈。

一小兒吐酸,作渴飲冷,腹痛發熱,用人參養胃湯加 黃連一劑,吐熱稍定,又用保和丸一服,腹痛頓止。後 傷食復吐,腹脹,大便不通,用紫霜丸下之尋愈。又感 冒咳嗽腹脹,另服下藥,發熱作吐,腹脹,手足並冷,睡 而露睛發搐,用六君、釣藤鉤而安,又用四君加當歸、 川芎而愈。後患吐瀉,手足並冷,用助胃膏頓痊。 一小兒嘔吐發熱,用瀉黃散而愈。後因乳母飲酒,腹 脹吐瀉,用葛花解酲湯,子母服之漸愈。大便日去五 七次,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二劑日去五次,乃用四 君、肉荳蔻而痊。

一小兒吐酸發熱,用保和丸漸愈,又用四君、山樝,神 麴而安。後因飲食過多,嘔吐復作,另用下積丸,更加 作瀉,腹脹,手足發搐。余以為肝木侮脾土,用五味異 功散加柴胡、釣藤鉤而搐止;又用六君子湯,飲食漸 進而痊。

一小兒夏間嘔吐腹痛,大便不通,服大黃而愈。又傷 食,患吐發熱,服瀉黃散等藥,嘔吐腹痛,按之即止,面 色青黃,手足並冷,此脾胃復傷而虛寒也,用異功散 加木香愈之。後又傷食,腹脹作痛,或用消食丸,吐瀉 並作,小腸重墜,午後益甚。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 六君子加木香而愈。

一小兒嘔吐,發熱腹痛,面赤手熱,口乾飲湯,按其腹 不痛,此脾胃氣虛也,用異功散加木香、乾薑,一劑而 愈。後傷食,吐而嚥酸,腹中作痛,按之益甚,此飲食內 停也,用「保和丸」二服而痊。

一小兒因停食腹痛,服疏導之藥而愈,後復停食,又 用前藥,寒熱不食,腹脹後重,大便頻而少,此脾氣復 傷而下陷也,先用異功散加升麻數劑,後重漸愈,再 加當歸數劑而全愈。後因乳母恚怒,致兒寒熱發搐 作嘔,又用六君子、柴胡、山梔以治其母,兼灌其兒,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