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手待觀死定,急飲茯苓飲子,時時與兒調停,須臾吐 止火邪寧,纔與理中對證。

《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嘔證吐乳證

仲陽云:「初生下,拭掠小兒口中,穢惡不盡,嚥入喉中, 故嘔吐,及多生諸病。嘔者,有聲也;吐者,吐出乳也。凡 小兒乳哺,不宜過飽,若滿則溢,故令嘔吐。胃中納乳, 如器之盛物,杯棬之小,不可容巨椀之物,雨驟則沼 溢,酒暴則」翻理之必然乳母無知,但欲速得乳兒 長大,更無時度。或兒睡著而更乳豈有厭足,受病 之源,自此漸至日深,導其胃氣之虛,慢驚自此而得, 可不慎乎?此候但令節乳為上,甚者宜令斷乳,先此 乳母可服調氣之劑,兒服消食丸,化乳壯胃為上。議 曰:吐乳哯乳,此證有數般,有冷有熱,當自辨認。若吐 自口角出,此是乳多,消化不及,滿而則溢,此非病也。 常服消乳丸、異功散,當令乳母節乳為上。冷吐可服 觀音散、香朴散、快脾等藥。熱吐則頭額溫,有黃涎而 渴,小便赤少,此是熱吐,多是傷暑,熱者有此證,乳母 同服香薷散、五苓散。又有風痰吐,乃是傷風不解,吐 乳夾痰。若經久必然生風,仍宜下疏風化痰藥,竹茹 湯、去桂,五苓散、青州白丸子、溫膽湯。又當留心調治, 紫霜丸亦可服。

熱吐

小兒秋夏伏暑,多有熱吐,何以別之?或有黃涎,頭額 溫,五心熱,小便赤而少,或脣乾而煩渴,先令乳母服 香薷散、五苓散,兒服竹茹湯、五苓散,熱甚者,大柴胡 湯去大黃服,或小柴胡湯亦可。熱極者可服大承氣 湯,其效如神。玉露散亦可服。

寒冷嘔吐噦逆

小兒感受風冷,或食生冷瓜果過多,胃口停寒,以致 吐食吐乳,竝用理中湯主之,或《釀乳法》、消乳丸、異功 散、香朴散、茯苓半夏湯、二陳湯、人參散、麝沉散俱可 服。

霍亂吐瀉

小兒吐瀉,有身溫者,有身熱者,有身涼者;有吐瀉成 驚風者,有夏月傷暑吐瀉者,有初生三日內吐瀉者。 仲景云:「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 青白,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當下之後和胃,仍用白 餅子,和胃用益黃散主之。」三日以後至十日,吐瀉,身 溫涼,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實虛下 也,用益黃散加減治之。又傷風吐瀉,身溫乍涼乍熱, 多氣,兼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時咳嗽,更有 五臟兼見證,當服入臟君臣藥,先大青膏,後益黃散 主之。又吐瀉身熱多睡,能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 黃水,皆為胃虛熱渴吐瀉也,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 渴,止後用發散藥止渴,多服白朮散。發散大青膏、釣 藤飲主之。又吐瀉身涼吐沫,瀉青白色,悶亂不渴,哽 氣,長出氣,睡露睛,此傷風荏苒輕怯,因成吐瀉,當補 脾後發散,補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釣藤飲。夏至後 吐瀉,身壯熱,熱證也。或因傷熱乳食,嘔吐不消,瀉深 黃色,玉露散主之。五苓散亦佳。香薷散、車前子散,可 選而用之。若面色青黃。知風熱在脾。髮直怕人眼不 合。是心中有毒涎。更胃逆風搐。可服「定命丹。」

冷瀉

湯氏云:「此乃脾虛受冷,致令水穀不化,泄瀉注下。仲 陽云:『小兒不能食乳,瀉褐水,身冷,無陽也,當治脾,益 黃散主之』。」古今不同,當依加減法用之,始為穩當。冷 積瀉沒,石子丸極效,人參散、理中湯加減服尤佳。更 加肉荳蔻則止。來復丹、不換金、正氣散皆可,觀音散、 銀白散加減調治,乃平和之劑也。

熱瀉

湯氏曰:「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乃臟中有 積,或因乳母好飲酒,或嗜熱物,或生下傷溫蘊熱。醫 者不明,但用荳蔻、訶子等藥,服之如水澆石,既不識 其證,故不辨其冷熱,用藥又不得其法,焉得取效?此 證當以小便赤少,口乾煩躁為驗。治法當用錢氏白 朮散去木香用之,五苓散去桂亦可服。其熱甚者,四」 逆散、大柴胡湯去大黃服之,殊驗也。更用黃連丸等 劑亦佳。調中湯去大黃,加黃連、枳殼。如夾熱而瀉,太 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嘔者加半夏也。 又有挾熱瀉利,而小便祕澀赤甚者,四順清涼飲主 之。

傷食瀉

湯氏云:「凡此瀉,不宜便補,先用消食藥,或用紫霜丸, 取其積盡,然後可補。《經》云:『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 治。食瀉與香橘餅子、加減觀音散、調中湯散,以意加 減。凡傷食瀉,不可即止,宜節飲食,當用進食丸,取下 食積令盡,次以錢氏加減益黃散,只一服可止,此乃 切要治法。然後異功散、四君子湯調理,必取全安。有』」 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如冷積釀瀉。用 香朴散止之。白朮散以和氣調胃。調中散、保安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