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小兒乾啼,面青或赤,手足並熱,或用清熱之劑,久 不愈。診其乳母,有肝火氣滯,用加味逍遙散及越鞠 丸以治,乳母時灌子數滴,不旬日子母並愈。

一小兒患前證,服魏香散而愈。後復作,服祛風鎮驚 之藥,上氣喘粗,此元氣虛寒也。余先用烏蠍四君子 湯稍愈,但倦怠殊甚,用補中益氣湯及五味異功散 而痊。

一小兒因母每感寒腹痛,飲燒酒發熱,痰盛面赤,手 足並熱,屬「胃經實熱之天釣也」,用清胃散子母服之 並愈。後因傷乳吐瀉,面色或青或白,手足並冷,屬脾 氣虛寒,用六君子、木香、乾薑而愈。三歲後,傷食腹痛, 脣黑作瀉,數去後而無糞,或糞少而青,此元氣虛寒 下陷,用補中益氣湯漸愈。

一小兒啼哭,陰囊腫大,眼目上翻,赤脈流淚,此肝熱 內釣,用柴胡清肝散加釣藤釣治之,諸證漸愈,又用 釣藤飲而痊。後復發,或用祛病根之藥,致乳食日少, 肚中脹痛,手足浮腫。余先用六君子、升麻、柴胡數劑, 諸證稍愈。又傷乳食吐瀉,用平胃散,一服即愈。 一小兒因乳母懷抱欝結,腹痛發搐,久而不愈,用加 味歸脾湯加漏蘆,母子並服漸愈。又母大怒,發厥而 甦,兒遂食乳,腹痛作瀉,面青作嘔。先用小柴胡湯二 劑,母子並服,少愈。其母又嚥酸腹脹,用越鞠丸、加味 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感冒發熱,咳嗽咬牙,余以謂「脾肺氣虛」,不信, 乃用解散之藥,果項強口噤,汗出不止,手足並冷,遂 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木香治之,漸愈。但日晡微熱, 睡而露睛,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小兒因驚發熱,誤行表散,出汗面白,日晡發痙,先 兄謂「脾肺氣虛而肝膽邪盛」,以六君子加柴胡、升麻 治之,乃發於寅卯時,此肝邪自旺也,用加味逍遙散 一劑,其熱頓退;又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患《瘰𤻤》,潰而發痙,煩悶咬牙,寒熱,此屬肝經 風熱,先用柴胡梔子散一劑,寒熱頓止,次用四物、參、 芪、白朮、柴胡漸止。又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茯苓而 痊。

一小兒頭患瘡,潰而發痙,或寒熱作渴,或手足厥冷, 其脈洪大浮緩,按之皆微細,此元氣虛而邪氣實也, 用「十全大補湯」加柴胡、山梔數劑,諸證漸退,而脈漸 斂,又十餘劑而愈。

一小兒驚風,服抱龍丸、保生錠,吐涎甚多,又汗出發 痙,仍欲祛痰。余曰:「此肝脾血虛而內生風耳。」吐痰不 止,脾肺氣虛不能攝涎也。汗出發痙,脾肺氣虛而亡 陽也。用六君子湯加炮薑、木香頓愈,又用四君子加 歸、芪而安。 一小兒傷風發熱,服解散之藥,汗出不止,痓證悉具。 其脈洪大鼓指,按之微細,此汗多亡陽,脾肺氣虛之 證也。用異功散加芎、歸、黃芪,其汗頓止。又用補中益 氣湯而痊。

一小兒停食腹痛,發熱嘔吐,服峻厲之劑,更吐瀉汗 多,手足並冷,發痙不止,其脈浮洪,按之如絲,用六君 子湯加升麻、炮薑,痙證頓已。惟寒熱往來,又用四君 子湯、升麻、柴胡而愈。

少參王陽湖孫女,年八歲發痙,服降火消導之劑,其 脈浮洪,寒熱如瘧。余用四君子加升麻、柴胡、炮薑、釣 藤鉤,及補中益氣湯,間服漸愈。但脅下作痛,去炮薑, 加木香、肉桂而痊。

一小兒因乳母大怒,發熱脅痛,亦患前證,兼汗出作 嘔,先用小柴胡湯一劑,子母俱服頓愈。但日晡潮熱, 以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並愈。

一小兒因乳母發熱吐瀉,一小兒因乳母食厥昏憒, 同患前證。各治其母而子悉愈。

一小兒忽腰背反張,目上視,面青赤,曰:「青屬肝主風, 赤屬心,主火。」此風火相搏,用柴胡梔子散倍加釣藤 鉤頓安,而痰如舊,又用抱龍丸而愈。

一小兒忽腰背反張,服治驚之藥,後不時舉發,面色 黃白,肢體甚倦,余用五味異功散十餘劑而愈。後因 驚兼飲食不節,不時舉發,隨用前藥即愈。遂日以參 朮末每服五七分,炮薑、大棗煎湯調下,服至二兩而 不發。已上二證,元氣虛而病氣實也,若用攻邪之藥 皆誤矣。

一小兒素患前證,痰盛面色素白而兼青。余謂:肺氣 不能平肝,肝氣乘脾,脾氣虛而生痰耳。先用抱龍丸 二服以平肝,隨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月餘而痊。半 載之後復發,謂非逐痰不能全愈,遂用下劑,痰涎甚 多,而咽喉如鋸聲。余曰:「乃脾不能攝涎也。咽間鳴,乃 肺氣虛甚也。」遂用人參五錢,炮薑三分,水煎服而醒。 至第四劑後。加棗二枚。人參服數兩而愈。後每發。非 獨參湯不應。若執常方。鮮不有誤者。

王肯堂《證治準繩》曰:「東都王氏子吐瀉,諸醫用藥下 之,至虛變慢驚。其候昏睡露睛,手足瘈瘲而身冷。錢 曰:『此慢驚也。與瓜蔞湯,其子胃氣實,即開目而身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