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高下相等,次灸頭兩角,兩角當迴毛兩邊起骨是也。

右頭部凡十九處,兒生十日可灸三壯,三十日可灸五壯,五十日可灸七壯。病重者具灸之,輕者惟灸顖中、風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著肉,徒灸多炷,故無益也。

「若腹滿短氣轉鳴,灸肺募,在兩乳上第二肋間宛宛 中,懸繩取之,當瞳子是。次灸膻中,次灸胸堂,次灸臍 中。次灸薜息,薜息在兩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是也。 次灸巨闕,大人去鳩尾下一寸,小兒去臍作六分分 之,去鳩尾下一寸是也。并灸兩邊。次灸胃管。次灸金 門,金門在穀道前囊之後,當中央是也,從陰囊下度」 之大孔前中分之。

右腹部十二處。胸堂巨闕胃管。十日兒可灸三壯。一月已上可五壯。陰下縫中可三壯。或云「隨年壯。」

「若身強反張,灸大椎」,并灸諸臟腧,及督脊上當中,從 大椎數至窮骨中屈,更從大椎度之,灸度下頭,是督 脊也。

「右背部十二處,十日兒可灸三壯,一月已上」 可灸五壯。

若手足掣瘲驚者,灸尺澤,次灸陽明,次灸少商,次灸 勞宮,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關,次灸少陽。

「右手部十六處。其要者。陽明、少商、心主、尺澤、合谷、少陽也。」 壯數如上。

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腸」,次灸「鹿溪」,次灸陽明, 次灸少陽,次灸「然谷。」

右足部十四處皆要,可灸,壯數如上。

手足陽明,謂人四指。凡小兒驚癇皆灸之。若風病大 動,手足掣瘲者,盡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節後。 竇漢卿《瘡瘍全書》曰:「慢驚灸法,以醬一匕,塗在百會 穴,用艾葉如半粒黃豆大者,灸五壯為度。五壯之內, 不拘次第,嬰兒哭聲如平時無異者生,其聲嘶不響 亮者死,累試累效。百會穴在頭頂心旋毛中是穴。凡 嬰兒」月內雖無驚病,依法灸之,能免一世之驚,況泄 瀉灸之亦妙。

《幼科全書》曰:「凡急驚風發時,牙關緊閉不醒者,急用 艾炷灸兩手中指,合而灸之,即醒,而後施治法也。 先以兩手大指相合,於甲側縫處,燒一二炷,又以兩 手中指相合,於甲縫中心,燒一二炷即醒。若灸不知 痛者,則不治。」

《古今醫統》曰:「小兒急驚,鍼小谿;驚癇啼叫,灸百會,或 鍼神門三分,灸三壯。」

小兒慢驚,灸尺澤印堂三壯。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屈 肘橫紋筋骨罅陷中。手太陰肺脈所入,為合水。肺實 瀉之。

小兒瘈瘲。鍼陽谷二分,灸則三壯。陽谷在手外側腕 中銳骨下陷中。手太陽大腸所行為經火。

小兒發癇瘈瘲,鍼崑崙三分,灸則三壯。崑崙在足外 踝後跟骨上陷中,細脈動應手,足太陽膀胱脈所行 為經火。或鍼瘈脈一分,灸三壯。瘈脈一名資脈,耳本 後雞足青絡脈。或鍼前頂一分,灸則三壯。前頂在顖 會後一寸半骨間陷中。

小兒吐嘔瀉痢,無時驚恐,目澀眵膏。鍼瘈脈一分,灸 則三壯。瘈脈一名資脈耳本後雞足青絡脈,刺出血 如豆汁,不宜多出。

小兒風癇,角弓反張,灸神關三壯,禁鍼。神關,一名「氣 舍」,當臍中。

小兒嘔吐,瘈瘲發癇,身熱頭痛,不得臥,聤,耳腫及膿 汁,灸顱息七壯,禁鍼。「顱息」,耳後間青絡脈中。

小兒張口,搖頭身反。鍼金門一分,灸則三壯。金門一 名「梁關」,在外踝下,申脈下一寸,足太陽郄、陽維別屬。 小兒瘈瘲,鍼長強三分,灸則五壯。長強一名「氣之陰 郄」,一名撅骨,在脊骶骨端計三分,伏地取之乃得。足 少陰、少陽結會督脈,別走任脈。

小兒睡中驚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許,各一壯。

「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髮際三分。三壯。次灸 大椎下節間。三壯。

小兒急驚風,灸前頂一穴三壯,取法在「百會前一寸, 若不愈,再灸兩眉心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麥大。 小兒風癇,治不瘥,灸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 之。」

小兒睡中驚,目不合,灸屈肘橫紋中上三分,各一壯。 癇病者,小兒惡疾也。呼吸之間,不及求師,致困者不 少。諺云:「世無良醫,枉死者半。」小兒諸癇病,如口穢吐 清沫,灸巨闕穴三壯,在鳩尾下一寸陷中。

王肯堂《證治準繩》曰:「小兒癲癇,驚風目眩,灸神庭一 穴七壯,在鼻柱直上,入髮際五分。」

小兒雞癇。善驚。及掣目搖頭。灸少陰二壯。取法在掌 後去腕半寸陷中。

小兒驚癇者,先驚叫乃發也。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