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體仁彙編》曰:「昔有一人從貴州來得瘴,夫婦相繼而 死,存二子,歸皆病,腹中有塊如瓜,其苦欲死,用」大黃 酒洗,蓽撥微炙,等分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 丸,空心麝香水送下。方十服氣塊皆消。此方小兒做 小丸,用大人大丸,初服五十丸,以後只逐日二十丸, 或服三十丸,不可太多,病去八分,止服以俟自消盡 也。

《薛氏醫案》曰:「一小兒傷食,發熱脣動,或用養胃湯,枳 實、黃連、山樝之類,更加腹脹,午後發熱,按其腹不痛。 余以為服前藥飲食雖化,而脾胃復傷也,用六君子 湯數劑而痊。」

一小兒傷食,風熱嘔吐,脣口蠕動,服消導清熱之劑, 飲食已消,熱猶如故。余曰:「此胃經虛熱耳。」用四君子、 升麻、柴胡四劑而愈。

一小兒素面白,忽然目脣微動,時面色黃青,良久其 脣口手足亦微動,此脾虛而肝侮之也,用五味異功 散加釣藤鉤、白附子一劑,而面青少退;再二劑,脣口 動亦止;又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四劑而痊。

治一小兒腹中痞塞,卻服二陳、枳實、黃連,其痞益甚。 余謂屬脾經血虛,用六君子加當歸數劑,胃氣漸復, 乃朝用異功散加升麻,夕用異功散加當歸而愈。 一小兒未及週歲,氣短喘急,乳食少進,時或吐乳,視 其形如去蛇,乃脾傷而食積,先用六君子加山樝、枳 實漸愈。後乳食復傷,吐瀉作渴,候二日不止,先與胃 苓膏以治吐瀉,繼以七味白朮散生胃氣而愈。 一小兒患痞,服剋滯之藥。余謂:「形氣有餘,病氣有餘 者,當瀉不當補;形氣不足,病氣不足者,當補不當瀉。 前證屬形病俱虛,非調補中氣不愈。」不信,仍行剋伐, 元氣虧損,虛火上炎,齒齦蝕爛,頷下結核,余用大蕪 荑湯及異功散之類尋愈。

一小兒停食發熱,服芩、連、三稜等劑,飲食日少,胸腹 膨脹,肢體羸瘦,余謂脾虛,飲食停滯,元氣復傷,先用 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釣藤鉤數劑漸愈,又用六君、炮 薑調理而安。

「一小兒素嗜肉食,腹中作痛,大便不調。半載之後,肚 腹膨脹,右脅內結一塊,不時轉移。又三月,左脅內亦 結一塊,胸腹亦脹,齦潰作渴,小便赤濇或澄白,大便 色穢不一。又半載,頷下結核三五枚」,服消塊行滯等 藥,元氣益虛,其塊益甚。余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 散之類,隨證進退治之,熱渴漸止。又月餘,腹脹漸消, 更佐以九味蘆薈丸,齒齦漸愈。乃用四君子湯為主, 佐以蕪荑丸之類而痊。

一小兒飲食不節,或作瀉,或腹痛,或腹脹,腹中一塊, 大便不調,作渴發熱,齦爛口臭,專服消導剋滯,前證 益甚,形體益瘦。余曰:「面色黃中隱青,脾土虧損而肝 木所侮也。法當調補中氣,平肝木,則脾氣自旺,虛火 自退,諸證自愈。」遂用沖和湯、大蕪荑湯之類,果愈。 一小兒小腹脹墜,小便澀滯,午前為甚,以補中益氣 湯加木香與朝服,以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與夕 服,兩月餘而愈。後飲食失節,腹脹嚥酸,用五味異功 散、四味茱萸丸而痊。畢姻後,復患如前,更惡寒腹冷, 小便青頻,大便不實,手足並冷,用補中益氣湯、八味 地黃丸而尋愈。

一小兒傷食腹脹,胸滿有痰,余用異功散而痊。後復 傷食,腹脹作痛,或用藥下之,痛雖止而脹益甚,更加 喘粗,此脾氣傷而及於肺也,用六君、桔梗調補而愈。 一小兒腹脹惡食,寒熱惡心,證類外感。余曰:「氣口脈 大於人迎,此飲食停滯也」,用保和丸一服,諸證頓退, 但腹脹未已,用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傷風,咳嗽痰湧,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而愈。 後飲食停滯,腹瀉脹痛,又用六君加山樝、厚朴而安, 復停食作嘔,或用藥下之,更加咳嗽。余謂「此脾肺益 虛,欲行調補。」彼以為緩,乃服發表剋滯之藥,前證益 甚,更加搖頭,余用天麻散倍加釣藤鉤及異功散而 愈。

一小兒胸腹脹痛,寒熱煩悶,以手按腹即哭,此飲食 停滯也,先用「保和丸」一服,前證即愈,更加煩渴,按其 腹不哭,此宿食去而脾氣未復也,用五味異功散加 柴胡治之而瘳。

一小兒飲食停滯,服消導之劑,飲食既消,熱尚未退, 此胃經虛熱,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四劑而愈。 一小兒先因飲食停滯,服剋伐之劑,更加腹痛,按之 則止,余用六君子湯而愈。後復傷食,用保和丸及三 稜、檳榔之類,更加腹重善噫,此脾氣虛而下陷也,仍 用前湯加升麻、柴胡、木香而愈。

一小兒面色青白,飲食難化,大便頻泄,或用消積化 痰等藥,久不愈。余謂脾胃虛弱也,用六君子湯漸愈。 或以為食積,宜驅逐之,遂反作瀉,痰喘發搐。余謂脾 氣復傷,不能生肺,肺虛不能平肝,而作是證。先用六 君子加釣藤鉤,飲食少進;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 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