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逆,腹鳴泄瀉,米糓不化,或下痢赤白,腹痛後重,及食癥、乳癖、痃氣、痞結,竝皆治之。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榮衛痞塞,臟腑之氣不得宣通,其病腹內氣結,脹滿或壯熱,凡有此疾,當疏利大便,破結散氣,宜常服之。

巴豆霜一錢 硃砂飛,五錢 枳殼炒,五錢

當歸泔浸炒 代赭石煅,酢淬七次,各三錢 木香五錢 麝少許

「右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一丸,米飲下,更量虛實加減,食後服。」 治食積,發熱羸瘦,肚大,青筋,疳積,肚疼,哺露。

消積丸

治「乳食傷積。心腹脹滿。氣粗壯熱。或瀉或嘔。」

丁香二十粒, 《砂仁》二十粒, 《史君子》五箇。

烏梅三箇。

右為末,爛飯丸麻子大,加巴豆三粒,去盡油同丸,每服三丸,陳皮湯下。

白餅子

治小兒夾食傷寒,其證發熱嘔吐,亦有肚疼者噯氣,辨得分曉,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卻用平和藥發散調治,如《惺惺散》、加減參蘇飲皆可服,卻不可服冷藥。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錢, 輕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乾,研細如泥

右三味,搗羅為末,入巴豆霜,次入輕粉,又研勻,卻入餘藥末令勻,糯米飲丸如菉豆大,量小兒壯瘦虛實用藥,「三歲已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蘇湯空心下。忌熱物。若三五歲兒壯實者,不以此拘,加至三十丸,以利為度。」

一方加白附子一錢

白朮散

治瀉渴兼吐瀉

人參二錢半, 白茯苓、 白朮、 藿香葉各半兩, 木香二錢, 甘草一錢, 乾葛半兩,渴者加一兩。

右剉散水煎

發熱甚渴者去木香

肚痛加白芍藥

小沉香丸

和中順氣嗜食消痰

砂仁煨 蓬朮煨,各四錢 香附米炒,一兩

真沉香六錢, 《甘松》三兩六錢, 益智仁炒。

炙草各一兩半, 《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四十丸,食後溫生薑湯下,或嚼破更妙。

芍藥甘草湯

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煩數,微惡寒,腳攣急拘疼」 ,及治肚腹胸脅大痛。

白芍藥炒,五兩 甘草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觀音散

石蓮肉 人參 神麴炒,各三錢 白茯苓二錢 甘草炙 木香 綿黃芪炙 白扁豆炒,去皮 白朮各一錢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藿香三葉煎,空心溫服。

銀白散

止吐瀉。壯胃氣。治糞青。

糯米、 扁豆各二兩。 藿香、 白朮土炒,各一兩 丁香二錢 甘草炙,三錢

右為末,紫蘇米飲調下。加天麻、砂仁、白茯苓,快脾正色。加炮白附、全蠍、木香、石蓮,薑煎服。

木香檳榔丸

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通潤大腸。

郁李仁 皂角醋炙 半夏麯 枳殼麩炒 青皮 杏仁麵炒 木香不見火 檳榔各一錢。

右為細末,別用皂角四兩,用漿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小兒服可丸如菉豆大」 ,食後生薑湯送下。

神芎丸

治「風熱壅滯,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牙齒疳蝕,或遍身瘡疥咬牙,驚惕怔忡,煩躁多渴,或大小便澀滯,或積熱腹滿,驚風潮搐,竝皆治之。」

生大黃 黃芩各二兩 生牽牛頭末,三兩

滑石四兩。 黃連、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右為細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後溫水下。

一方加蒲黃,止血證亦用。

是齋推氣丸

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胸膈脹滿,大便閉澀,小便赤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