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烏蠍湯

湯氏治慢驚方

真川烏一枚,去皮生用 全蠍等分

右二件,㕮咀,分二服,水二盞,薑一片,煎半盞,旋旋滴入口中。

陰癇散

陰癇即慢驚風,此能祛風豁痰,回陽正胃。

黑附子生用,去皮臍 生南星、 半夏各二錢 白附子一錢半

右研細,井水浸七日,每日換水,浸訖控乾,入硃砂二錢,麝香一錢,研勻,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量兒加減。

一方:用生黑附子,去皮臍為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半,生薑二片,煎至半盞,分二服,量兒加減。吐者入丁香五箇同煎,空心服。或水浸炊餅為丸如粟米,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亦可。

梓朴散

厚朴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半日,曬乾,各一錢。

右,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盡為度。如百刻水未盡,少加火熬乾,去厚朴,只將半夏為末。每服五分或一字,薄荷湯調下,無時。

豆卷散

治小兒慢驚,多因藥性太溫,及熱藥治之,有驚未退而別生熱證者,有因病愈而致熱證者,有反為急驚者甚多。當問病幾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藥療之,可用解毒藥無不效,宜此方。

大豆黃卷水浸,黑豆生芽是也,曬乾。 管仲。

板藍根 甘草炙,各一兩

右為未,每服半錢,水煎服,甚者三錢,藥水內入油數點煎。又治吐蟲,服不拘時。

右諸家雜治慢驚後,一方解藥太過之毒,尤見憂人之切也。

平肝湯

治驚而有熱

人參、 茯苓、 白芍藥。酒炒 白朮。

右入生薑煎服

暑月。加黃連、生甘草、竹葉煎服。

朮苓湯

治「小兒驚,因脾虛肝乘之,手足搐動,四肢惡寒而食少。」

白朮二錢, 茯苓一錢。

右煎湯,入竹瀝熱下「龍薈丸」 三十丸、《保和丸》二十丸。

生氣散

丁香三字 白朮、 青皮各二錢, 甘草炙。

木香、 人參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沸湯點服。或用《和劑方》「調氣散」 亦可。

演山觀音全蠍散

因吐後傳慢驚候,清神固氣,補虛益脈,開胃止吐。

黃芪 人參各一分 木香 炙草 蓮肉炒 白扁荳炒 白茯苓 香白芷 全蠍 防風 羌活各一錢 天麻二錢

為末。每一錢,棗半箇煎。無時服。慢脾尤宜服。

湯氏醒脾散

吐瀉不止。痰作驚風。脾困不食。

白朮 人參 甘草炙 淨陳皮 白茯苓。

全蠍去毒,各半兩, 半夏麴、 木香各一分

白附四箇,炮 南星一箇,炮 《陳倉米》二百粒。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二片,棗半箇煎,時時服。

大醒脾散

治慢脾風,內虛,昏悶不省。

人參 茯苓 木香炮 全蠍、焙 石蓮肉

白朮 陳皮 砂仁 甘草炙 丁香 白附子炮, 各等分 陳米一撮,炒

右剉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與服。

實脾散

治「脾胃虛冷,吐瀉不止,乳食不進,慢脾」 等證。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砂仁 麥芽 神麴 陳皮 石蓮肉 乾山藥 良薑炮 青皮。

冬瓜仁各五錢 丁香 木香 薏苡仁炒。

扁荳薑汁炒 香附炒 炙草 陳米炒,各二錢 肉荳蔻二枚,煨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米湯不拘時調服。右皆慢脾風之主藥也。

保命丹

治小兒急慢驚風,四肢逆冷,眼直口噤,涎不止。

虎睛一對,安新瓦上,復以瓦蓋之,慢火逼乾。

硃砂半兩 全蠍、 麝各半錢 天麻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