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立黃芪湯,先瀉火補金,大補其土,是為神治之法。

《朱震亨平治會萃》

急慢驚風

發熱口瘡,手心伏熱,痰熱,痰喘、痰嗽,並用涌法,重則 用蔕散輕則用苦參、赤小豆末,須酸虀汁調服。吐 之後,用「通聖散,蜜丸服之。」

驚有二證:一者熱痰,主急驚,當直瀉之;一者脾虛,乃 為慢驚所主,多死,當養脾。

東垣云:「慢驚者,先實脾土,後散風邪。」

急者只用降火下痰養血。

慢者,只用「硃砂安神丸,更於血藥中求之。」

《幼科全書》

《驚風》

「驚自是驚,風自是風」,最要分別得明白,不可混治。驚 者,因見非常之形,異類之物,或因爭鬥,或因跌仆,或 水火,或禽獸之類以致驚。其神氣結于心而痰生焉。 痰壅氣逆,結成搐搦,口眼喎斜,口吐涎沫,一時即醒, 如常無事。或一日一發,或一日再發,或三五日一發, 或一月一發,或半年一發。若不急治,變成癇疾,則為 終身之痼疾也。治法當先利痰順氣,後用清心安神。 風者,或因外感風寒,或因內傷飲食,以致熱生于內, 因熱生痰,因痰生搐。其狀口眼喎斜,手足牽動,氣喘 涎潮,口吐涎沫,發過略醒,潮熱不退,須臾復發。治法 當先瀉火開痰,後用清熱安神。

驚風有二,有急有慢。急驚風為實為熱,當用涼瀉;慢 驚風為虛為寒,當用溫補。不可一例混治,恐致悮人。 急驚風者,小兒元氣素實,或因恐怖,或因風寒,或因 傷飲食而致。要詳審明白,先察其證,而後施治法。 如曾因恐怖而成驚者,其證發過即如常。若無他病, 先以「利痰丸順氣開痰,後用安神丸」調之。

如因風寒而成風者,其證發過略醒,須臾復發。輕者 只用導赤散一服而風即止,後用涼驚丸、抱龍丸調 之。重者痰涎壅閉,先以導赤散吞下五色丸,降火卻 痰;次以導赤散吞下瀉青丸,以瀉心肝之火;後以抱 龍丸治痰,保命丹治風,緩緩調之。

如曾傷飲食而成風者,其證發過略醒,醒多啼哭,須 臾復發,不思乳食。先用陳皮、麥牙煎湯,吞下五色丸, 推去食則痰自降,後用辰砂五苓散治之。

凡治急驚法,除傷飲食一證外,不可遽用下藥,必先 問其大小便如何。若小便清,大便通,其邪在表,只用 導赤散加防風,或瀉青丸去大黃加全蠍,作湯服之。 發去表之寒邪,其風自退,後以辰砂五苓散調之。不 可犯麝香,恐引邪入裡也。若果小便赤澀,大便閉結, 此邪在裡,可用五色丸下之,後用牛黃清心丸、抱龍 「保命丹調之。」

凡急驚喘急痰氣者,定喘湯加竹瀝治之。

凡急驚風,涎痰壅塞不開者,可用吐法。

凡病退後,潮熱不退,此脾虛熱也,四君子湯加炒乾 薑治之。若小便赤,大便硬,兩腮紅,足脛熱者,此餘邪 未盡,不可作虛看,用涼驚丸,并牛黃清心丸,薄荷燈 心湯調之。

凡熱退後,昏睡不醒者,此心脾二經之邪未盡去也, 安神丸加「鬼神丹」治之。

凡小兒但有微熱,觀其兩頰若赤,雙目上視者,必作 驚風也。當先以導赤散加燈心、薄荷以去其熱,次用 抱龍丸以安其神,則風自不作也。

凡「驚風之時,手散眼閉,口張,顖陷魚口,氣急吐沫噴 藥,昏不語,不啼,口噤,絕不飲食,遺尿失屎,面赤如粧 者,皆不可治。」

慢驚風小兒胎稟氣弱,又多疾病,或大吐大瀉,久瘧 久痢,或悮服吐瀉之藥,皆致精神虛弱,漸成搐搦,十 無一痊。蓋由元氣虛弱,又逢恐怖而成也。

「其證發過即如常,但多啼哭,睡中不寧,不可妄用利 痰之藥,先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以去其痰,次服 安神丸,以四君子湯送下調之。如吐瀉大病之後,手 足逆冷昏睡,目睛微露而無搐掣者,此欲成慢驚風 證也,急溫補之,四君子湯加酸棗仁、炒乾薑、炮大棗 作引,水煎頻服,以手足溫為度,甚者加熟附子一片」, 愈後以「集聖丸」調之。

凡治慢驚風,不可妄用辛香之藥,寒涼之劑,蓋辛香 能走攛元氣,寒冷反傷脾胃故也。

凡「吐瀉後,手足厥冷,吐瀉不止,口舌生瘡,閉目無魂, 口張不合,髮直搖頭,汗出如油,昏睡氣急,喉中涎嚮 哭作。」聲。大小便不禁。眼上攛。角弓反張。頭軟。手足 一邊牽引者。皆不可治。

凡咳嗽久,目閉神倦,面白手搖者,不治。

凡瘡疥忽平復。腹脹氣急悶亂者,不治。

如小兒夜多啼哭。目精上。日則略定者。此內釣驚 也。蓋因受寒氣。腹中作痛。以致痛極目定。治法以燈 心燒灰。調滾白水化下理中丸。痛止病退。

如小兒日夜啼哭,目睹物不轉者,身後仰者,此外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