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兒患驚風,驚止而嗽作,謂之「驚膈嗽。」茅先生下金 杏丸夾勻氣散與服。

曾氏云:「小兒喘疾,重於咳嗽,然有虛實冷熱之分,不 可概舉。實熱者,投清肺飲加五和湯,水薑蔥煎,及瀉 肺湯、碧玉丸為治。《經》云:『喘急多因氣有餘,蓋肺主氣 故也。虛冷者,投枳實湯,水薑煎,并如意膏、補肺散、坎 離湯自效。此肺虛感風,氣不升降所致,及用定喘飲 常驗,不拘冷熱皆可服。涎壅失音,二聖散主之』。」 雲岐云。「小兒結熱上氣喘者。四順清涼飲子。」

《丹溪》云:「痰嗽痰喘,並用涌法吐之,重劑瓜蔕散,輕劑 苦參、赤小豆末,須鹹虀汁調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肺論

肺氣盛者,肌膚瑩白滑膩,髮細黑淺,肺氣怯則肌膚 沮敗,若無皮而血凝,故《寶鑑》亦名血凝。孫真人言:小 兒出腹,肌肉猶是血也,漸漸堅化。肺主皮膚,肺氣不 充,則血沮敗不成肌膚,故若無皮毛而血凝。面目繞 鼻口悉黃,閉目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哭無 聲,不吮乳,此皮毛不斂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龍膽 湯方。

肺臟

肺候應白色,莫使見絕形。鼻青孔燥黑,腹脹眼眶傾。

肺主鼻。絕則肺逆乘之而色青。又肺絕則無涕。故孔黑燥也。肺主眼泡。絕則陷之。

項直喘氣急,胸凸沒迴聲。

肺主氣絕,則喘急項直以引氣也。氣絕則胸中滿凸,但有出氣而無迴氣也。

秋間逢此候,四方別托生。

咳嗽論

治嗽大法,盛則下之,久則補之,風則散之,更量大小 虛實,意以施治。是以慎護小兒,須素著夾背心,雖夏 月熱時,於單背心上,當背更添襯一重。蓋肺俞在背 上,恐風寒傷而為嗽,嗽久不止,亦令生驚。若百晬內 兒病嗽者,十中一二得全,亦非小疾也。

又有停飲作痰者,由兒乳飲失宜,致脾胃不和,停滯 其飲不散,留結成痰,隨氣上干於肺而嗽者,此為痰 嗽。若不嗽者,則肺壅不利,咽塞唾涎,脅腹鬲滯。

《董鳳翀活幼精要》

《肺臟形證論》

《肺臟形證》「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肺,在時為秋。 脾土為母,腎水為子,尅制肝木,主氣藏魂。聲則為哭, 液則為涕,其味好辛,鼻為其竅,外應皮毛。其色主白。 白喜光澤,不欲灰色。形寒體冷,則傷肺經;面白則病, 面赤則逆。肺經若虛,鼻涕嗌乾,喘乏咳血。肺經若實, 乾嗽鼻寒。肺經若絕,汗出如雨,發喘不休。秋脈應時」, 輕虛以浮。若是賊脈。浮大而牢。若是危脈。毛如風吹。 肺實瀉腎。肺虛補脾。

肺部所主:鼻尖準頭,孔名「井竈」,不宜翻露。鼻孔黑陷, 如煤焦黑。肺家已絕,其候難治。鼻中赤癢,蛔長疳盛。 或瀉白涕。腦寒喜困,時或流涕,傷風喜睡。鼻下生瘡, 潰爛生疳。鼻中常息,積熱為殃。

咳嗽

小兒咳嗽,乳母之過;丸散狼虎,醫士之過。凡見咳嗽, 須究表裡,有熱解表,溫平順氣,和順三焦,滋潤肺經, 化痰退熱,避風慎冷。不可妄汗,不可妄下。鼻流清涕, 面白痰薄,日輕夜重,微有邪熱,冷嗽之因;鼻熱面赤, 痰稠脈數,日重夜輕,熱嗽之源。治嗽之法,先實脾土。 脾土得實,肺自和平。脣縮胸陷,鼻塞不治;失聲喘急, 神仙難醫。

《東醫寶鑑》

痰涎喘嗽

痰乃風苗,火靜則伏於脾,火動則壅於肺,痰火交作, 則咳嗽喘急,宜瀉白散合導痰湯。脾肺,母子也,二臟 俱虛,則生頑涎。頑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則流溢在於 咽喉,如水雞之聲,喘嗽煩悶,宜抱龍丸、奪命散。 馬脾風,宜用馬脾風散、牛黃奪命散、保命丹。

方一

竹瀝湯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出胎二百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護小瘥復發。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癇,一日二十過,發四肢,發動背脊。」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蘇,已與常治癇湯,得快吐下,經日不間,爾後單與竹瀝汁稍進,一日一夕中合進一升許,發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