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4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血過多,陽無所附故耳。」急飲童便椀許,神思漸爽。更 用參、芪各五錢,芎、歸各三錢,元參、柴胡、山梔、炙甘草 各一錢一劑,又用逍遙散加五味、麥門二劑,如此月 餘漸愈。但體倦面黃,又以十全大補加五味、麥冬治 之而愈。若投以發散之劑,禍在反掌,慎之。

一婦人素勤苦,冬初患欬嗽發熱,久而吐血盜汗,經 水兩三月一至,遍身作痛。或用化痰降火藥,口噤筋 攣,此血虛而藥益損耳。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 加麥門、五味、山藥治之,年餘而愈。

一婦人性沉多慮,月經不行,胸滿少食,或作脹,或吞 酸,余以為中氣虛寒,用補中益氣加砂仁、香附、煨薑 二劑,胸膈和而飲食進,更以六君加芎、歸、貝母、桔梗、 生薑、大棗數劑,脾胃健而經自調矣。

一婦人素有胃火,或用清胃散而安,後因勞役,躁渴 內熱,肌肉消瘦,月經不行,余謂「此胃火消爍陰血」,用 逍遙散加丹皮、炒梔以清胃熱,用八珍湯加茯苓、遠 志,以養脾血,而經自行。

一婦人久患瘧,形體怯弱,內熱晡熱,自汗盜汗,飲食 少思,月事不行。或用通經丸,虛證悉具。余曰:「此因虛 而致瘧,因瘧以閉經也。」用補中益氣及六味地黃丸 各百餘劑,瘧愈而經自行。

一婦人生七胎矣,月經不調,兩足發熱,年餘而身亦 熱,勞則足痠痛,又年餘脣腫裂痛,又半年脣裂見血, 形體瘦倦,飲食無味,月水不通,脣下腫如黑棗,或用 「通經丸」等藥而死。

儒者錢思習子室年三十餘,無嗣,月經淋瀝無期,夫 婦異處幾年矣。思習欲為娶妾,以謀諸余。余意此鬱 怒傷肝,脾虛火動而血不歸經,乃肝不能藏,脾不能 攝也,當清肝火,補脾氣。遂與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四 劑,送至其家,仍告其姑曰:「服此病自愈,而當受胎,妾 可無娶也。」病果愈,次年生子。

一婦人性急,每怒非太陽,耳項、喉、齒、胸、乳作痛,則胸 滿吞酸,吐瀉少食,經行不止,此皆肝火之證,肝自病 則外證見,土受尅則內證作。余先以四物加白朮、茯 苓、柴胡、炒梔、炒龍膽清肝養血,次用四君加柴胡、芍 藥、神麴、吳茱萸、炒黃連,以培土制肝,漸愈。惟月經不 止,是血分有熱,脾氣尚虛,以逍遙散倍用白朮、茯苓、 陳皮。又以「補中益氣。」加酒炒芍藥。兼服而安。

一婦人多怒,經行旬餘方止,後淋瀝無期,肌體倦瘦, 口乾內熱,盜汗如洗,日晡熱甚,皆由肝脾虧損,無以 生發元氣,用參、芪、歸、朮、茯神、遠志、棗仁、麥門、五味、丹 皮、龍眼肉、炙甘草、柴胡、升麻,治之獲痊。此證先因怒 動肝火,血熱妄行,後乃脾氣下陷,不能攝血歸源,故 用前藥。若胃熱亡津液而經不行,宜清胃;若心火亢 甚者,宜清心。若服燥藥過多者,宜養血。若病久氣血 衰,宜健脾胃。

一婦人懷抱不舒,腹脹少寐,飲食素少,痰涎上湧,月 經頻數。余曰:「脾統血而主涎,此鬱悶傷脾,不能攝血 歸源耳。」用補中益氣、濟生歸脾而愈。

一室女年十七,𤻤久不愈,天癸未通,發熱欬嗽,飲食 少思,欲用通經丸。余曰:「此蓋因稟氣不足,陰血未充 故耳,但養氣血,益津液,其經自行。」彼惑於速效,仍用 之。余曰:「非其治也。此乃慓悍之劑,大助陽火,陰血得 之則妄行,脾胃得之則愈虛。」後果經血妄行,飲食愈 少,遂致不救。

一婦人「面黃或赤,時覺腰間或臍下作痛,四肢困倦, 煩熱不安,其經若行,先發寒熱,兩肋如束,其血如崩。 此脾胃虛損,元氣下陷,與相火濕熱所致。」用「補中益 氣湯加防風、芍藥、炒黑黃蘗,間以歸脾湯調其化源, 血自歸經矣。」

一婦人經行腹痛,食則嘔吐,肢體倦怠,發熱作渴,此 乃素稟氣血不足,用八珍湯二十餘劑而愈。後生子, 二年而經不行,前證仍作,服八珍湯、逍遙散百餘劑 方愈。

一婦人年五十,內熱晡熱,經水兩三月一至,此血虛 有熱,用逍遙散加山茱萸治之而愈。後有痰作渴,或 小便不調,或頭運白帶,用六味丸而安。

一婦人晡熱,肢體瘦倦,食少無味,月經不行,或鼻衄, 或血崩,半載矣。或用順氣飲子清熱止血等劑,不應, 更加寒熱,且時欲嘔。余以為鬱怒虧損脾胃,虛火錯 經妄行而然耳。遂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地黃 丸,各數劑,半載而痊。

一婦人性素沉靜,晡熱內熱,月經不調,後每一二月 或齒縫,或舌下,或咽間,出血椀許,如此年餘,服清熱 涼血調理之藥益甚,問治於予。予謂肝脾氣鬱,血熱 上行,先用加味歸脾湯,後用「加味逍遙散攝血歸源, 而經自調」,前證頓愈。

一室女久患寒熱,月經不調。先以「小柴胡加生地」治 之,少愈,更以生地黃丸而痊。

一婦人因怒,寒熱頭疼,讝言妄語,至夜益甚,月經暴 至。此怒動肝火,用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治之,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