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4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發熱煩躁作渴等證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藥 川芎 熟地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右薑棗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火盛血熱妄行,或吐衄不止,大便下血,因怒而致,加山梔、柴胡。

犀角鎊末 生地黃 白芍藥 黃芩 牡丹皮 黃連各一錢五分。

右水煎熟,傾於鍾內,入犀末服之。

十味參蘇飲

治「氣逆血蘊。上焦發熱氣促。或欬血。」血。或痰嗽不止。加黃芩、山梔。即加味參蘇飲。

人參, 紫蘇, 半夏, 茯苓, 陳皮, 桔梗。

前胡、 葛根、 枳殼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右薑水煎服

二味參蘇飲

治「出血過多,瘀血入肺,面黑喘促。」

人參一兩, 蘇木二兩。

右水煎服

四物湯

治一切血虛,日晡發熱,煩躁不安者,皆宜服之。

當歸、 熟地黃各三錢, 芍藥二錢, 川芎一錢半。

右,水煎服。加白朮、茯苓、柴胡、丹皮,即《加味四物湯》。

加味承氣湯

治「瘀血內停,胸腹脹痛,或大便不通」 等證。

大黃、 𥐚硝各二錢, 枳實、 厚朴、 當歸、 紅花各一錢, 甘草五分。

用酒水各一鍾。煎至一鍾服。仍量虛實加減。病急不用甘草。

歸脾湯

治「跌撲等證,氣血損傷,或思慮傷脾,血虛火動,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臥,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大便不調,或血上下妄行,其功甚捷。」

人參 白朮 當歸 白茯神 黃芪炒 遠志 龍眼肉 棗仁炒,各二錢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右,薑棗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歸脾湯》。

潤腸丸

治「跌撲等證,或脾胃伏火,大腸乾燥,或風熱血結等證。」

麻子仁 桃仁各一兩,去皮尖,研 羌活 歸尾 大黃煨 皂角刺 秦艽各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豬膽汁丸尤妙,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白滾湯送下。凡怯弱人,先用豬膽導之,不通宜補血。

當歸補血湯

治杖瘡金瘡等證。「血氣損傷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病多得於饑湯勞役者,若誤服白虎湯必死。」

黃芪炙,一兩 當歸二錢,酒製

右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杖瘡氣血俱虛,腫痛不消,腐而不潰,潰而不斂,或惡寒發熱,自汗盜汗,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若怯弱之人,患處青腫而肉不壞者,服之自愈。若有瘀血,砭刺早者,服之自消。或潰而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或口乾作渴,而欲飲湯者,尤宜服之。」

白茯苓 人參 當歸 白朮 黃芪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 肉桂 甘草炙。

右薑棗水煎服

參附湯

治「金瘡、杖瘡,失血過多,或膿瘀大泄,陽隨陰走,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運等證。」

人參四錢 附子炮去皮臍,三錢

右,水煎服。陽氣脫陷者,倍用之。

清胃散

治「血傷火盛,或胃經濕熱,脣口腫痛,牙齦潰爛,或發熱惡寒等證。」

牡丹皮 黃連 生地黃 當歸酒洗,各五分 升麻一錢

右,水煎服。如痛未止,黃芩、石膏、大黃之類皆可量加。

清燥湯

治「跌撲瘡瘍,血氣傷損,或潰後氣血虛怯,濕熱乘之,遍身酸軟;或秋夏濕熱太甚,肺金受傷,絕寒水生化之源,腎無所養,小便赤澀,大便不調;或腰腿痿軟,口乾作渴,體重麻木;或頭目眩運,飲食少思;或自汗體倦,胸滿氣促;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

黃芪一錢五分 蒼朮一錢 白朮 陳皮 澤瀉各五分 白茯苓 人參 升麻 麥門冬 歸身 生地 神麴炒 豬苓 酒蘗,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