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4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外受有形之物所傷,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 情為病,有在氣在血之分也。所以損傷一證,專從血 論,但須分其有瘀血停積,而亡血過多之證。蓋打撲 墜墮,皮不破而內損者,必有瘀血。若金刃傷皮出血, 或致亡血過多,二者不可同法而治。有瘀血者,宜攻 利之;若亡血者,兼補而行之。」又察其所傷,有上下輕 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惟宜先逐瘀血,通 經絡,和血止痛,然後調氣養血,補益胃氣,無不效也。 頃見圍城中軍士被傷,不問頭面、手足、胸背輕重,醫 者例以大黃等藥利之,後大黃缺少,甚者遂以巴豆 代之,以為不於初時瀉去毒氣,後則多致危殆。至於 略傷手指,亦悉以藥利之。殊不知大黃之藥,惟與有 瘀血者相宜,其有亡血過多,元氣胃氣虛弱之人,不 可服也。其巴豆大熱有毒,止能破堅逐積,用於此疾, 尤非切當。所以有服下藥過後,其脈愈見堅大,醫者 不察,又以為瘀血未盡而復下之,因而夭折人命,可 不慎歟!

破傷風

夫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腠理閉拒,雖有大風苛 毒,莫之能害。諸瘡不差,榮衛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 而風邪入之,為破傷風之候。亦有陰瘡熱鬱結,多著 白痂,瘡口閉塞,氣難宣通,故熱甚而生風者。先辨瘡 口平無汁者,中風也;邊自出黃水者,中水也。並欲作 痙,急治之。

東垣云:「破傷風者,通於表裡,分別陰陽,同傷寒證治。 人知有發表,不知有攻裡和解。夫脈浮而無力,太陽 也;在表宜汗;脈長而有力,陽明也;在裡宜下;脈浮而 弦小者,少陽也。半在表,半在裡,宜和解。明此三法,而 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此但云三陽而不及三陰者, 蓋風邪在三陽經,便宜按法早治而愈。若待傳入三」 陰。其證已危。或腹滿自利。口燥嗌乾。舌卷卵縮。皆無 生理。故置而弗論也。

解表羌活防風湯、防風湯、九味羌活湯、蜈蚣散。解後 實之,白朮防風湯。攻裡大芎黃湯、江鰾丸、左龍丸後 復小羌活湯和解羌活湯、地榆防風散、小柴胡湯 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宜養血,四物湯加防風、藁 本、白芷各等分,細莘減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溫 服。風藥過多,自汗出者,白朮黃芪湯。 大汗不止,筋攣搐「搦,白朮升麻湯搐。痙不已,蠲痙湯。 背後搐者,羌活、獨活、防風、甘草。向前搐者,升麻、白芷、 獨活、防風、甘草。兩旁搐者,柴胡、防風、甘草。右搐,加滑 石。」

手足顫掉不已,朱砂指甲散。

《四般》惡證不可治。第一頭目青黑色,第二額上汗珠 不流,第三眼小目瞪,第四身上汗出如油,又痛不在 瘡處者,傷經絡,亦死證也。

外治

初覺瘡腫起白痂。身寒熱。急用「玉真散」敷之。或用杏 仁去皮細嚼,和雄黃、飛羅白麪傅。一方只用杏仁白麪等分和勻新汲 水調和如膏傳腫,漸消為度。若腰脊反張,四支強直,牙關口 噤,用鼠一頭和尾燒作灰細研,以臘月豬脂和傅。牙 關緊不能開,用蜈蚣一條,焙乾研細末,搽牙吐涎立 甦。狗咬《破傷風》,人參不拘多少,桑柴火上燒令煙絕, 用盞子合研為末,摻瘡上,仍以魚膠煮烊封固。

《陳實功外科正宗》

跌撲

跌撲,有已破未破之分,亡血瘀血之異。且如從高墜 墮,而未經損破皮肉者,必有瘀血流注臟腑,人必昏 沉不醒,二便必難,當以大成湯通利二便,其人自甦 不醒者,獨參湯救之。尋常墜墮,徑以復元活血湯調 之。又如損傷骨節筋斷,血流不止者,獨勝散止之,次 用花蕊石散搽之。又有跌斷,骨節大損等證,此則另 有專門。接骨紥縛。未及詳註也。

金瘡

金瘡乃刀刃所傷,或有磁鋒割損,淺者皮破血流而 已,深者筋斷血飛不住。皮破者,桃花散摻之,其血自 止。筋斷者,如聖金刀散摻紥,止後又流者,此證急用 玉紅膏塗傷處,膏蓋長肉,蓋筋骨肉方斷。斯人面色 必黃,外避風寒,內忌冷物,終保無妨。有失血過多者, 獨參湯、八珍湯補助為要,此外無法矣。

杖瘡

杖瘡乃良肉受傷之患,有已破未破之分,正刑、酷刑 之異。已破肌肉者,隨杖後以「清涼拈痛膏」敷之,疼腫 即消。未破瘀血內攻者,用針放出內畜瘀血,再以大 成湯下之,便通自愈。如傷處瘀腐已作疼痛者,玉紅 膏搽之,自然腐化生新而愈。至于辱刑非刑難受之 時,宜預服「鐵布衫丸」,方得保身全命也。

咬傷

人咬為患,良肉受傷。但齒乃陽明胃經有餘臟腑,多 火多熱,生之于口。凡食經此,無不嚼爛下咽。又飲食 炙煿之毒,無不侵襲,故傷人發腫,其痛異常,臭膿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