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4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外氣自凝結為胎衣,初薄漸厚,如彼米飲豆漿,面上」 自結一皮,中竅日生,從無入有,精血日化,從有入無。 九日之後,次九又九,凡二十七日,即成一月之數竅, 自然凝成一粒,如露珠然,乃太極動而生陽,天一生 水,謂之「肧」,足厥陰脈所主也。此月經閉,無潮無痛,飲 食稍異,平日不可觸犯,及輕率服藥。

又「三九二十七日」,即二月數也。此露珠變成赤色,如 桃花瓣子,乃太極靜而生陰,地二生火,謂之足少 陽脈所主也。此月腹中或動或不動,猶可狐疑,若吐 逆思酸,名曰「惡阻」,有孕明矣。或偏嗜一物,乃一臟之 虛;如愛酸物,乃肝臟止能養胎而虛也。二三箇月間, 忽心腹痛不安者,用當歸三錢,阿膠、甘草各三錢,蔥 四莖煎服。

又三九二十七日,即三月數百日間變成男女,形影 如清,鼻涕中有白絨相似,以成人形。鼻與雌雄二器, 先就分明,其諸全體,隱然可悉,斯謂之胎。乃太極之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手厥陰脈,相火所主,胎最易動, 古芩朮湯或為丸,頻服最妙。如無惡阻等證,胎有可 疑者,用《驗胎法》。以川芎為末一錢,五更艾湯調服,服 後腹中不覺動者。則為經病。如覺微動者。則為有孕。 或因驚恐墜墮。胎氣不和。轉動不能。臍腹疼痛者。溫 酒調下二錢。加當歸尤妙。如胎不安。及腰背痛不可 忍者。古杜續丸。

四月男女已分,始受水精以成血脈,形象具六腑順 成,手少陽脈所主。多心腹膨脹,飲食難消,甚者用平 胃散換白朮,加香附、烏藥、大腹皮。如因驚怒動胎下 墜,小腹,痛引腰脅,小便疼痛,下血者,安胎當歸湯。四 五箇月忽心腹㽲痛者,用大棗十四枚,炒黑鹽一錢, 燒赤為末,取一撮,酒調服之,立愈。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陰陽之氣,筋骨四肢已成,毛髮 始生,足太陰脈所主。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口目皆成,足陽明脈所主。「五 六月胎不安者,安胎飲、固胎飲選用。」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皮毛已成,遊其魂能動,左手 手太陰脈所主。如胎氣不安常處者,亦名「阻病」,宜「旋 覆花散。」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膚,形骸漸長,九竅皆成,遊其 魄能動,右手手陽明脈所主。如胎不安者,單砂仁略 炒為末,米飲下,止痛行氣甚捷。但非八九箇月內,不 可多服。如胎肥大者,束胎丸。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百節畢備,三轉其身,足少 陰脈所主。

十月受氣足,五臟六腑齊通,納天地氣於丹田,使關 節人神皆備。足太陽脈所主,惟手少陰、太陽二經無 所專主者,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已。此兩月素難產者, 達生散;素肥盛及奉養安逸太過者,枳殼散;素怯弱 者,益母救生散。

惡阻

或大吐,或時吐清水,惡聞食臭,由子宮經絡絡於胃 口,故逢食氣引動精氣衝上,必食吐盡而後精氣乃 安。亦有悮交合而子宮穢盛者,過百日則愈。治法:痰 多者,二陳湯加竹茹、生薑,熱加芩、連。因怒,單黃連丸, 茯苓煎湯下。無陰而嘔者,左脈必弱,頭疼全不入食 者,八物湯合二陳湯加枳梗。氣弱者,四君子湯加陳 皮、麥門冬、厚朴、竹茹。日久水漿不入口,吐清水者,並 加丁香。惡聞食氣,多臥少起者,旋覆花散。三四箇月 病惡阻者,多胎動不安,或兼腰腹疼痛者,保胎飲。兼 瘧痢口中無味,及曾傷風冷者,醒脾飲子。兼傷食者, 二陳湯加砂仁、香附,或單白朮為丸,或單砂仁為末, 米飲下。甚者紅丸子極效。

子煩

妊孕心煩躁悶,謂之「子煩」,多受胎於四五箇月間,相 火用事,或應天令。五六月間,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 致煩躁,胎動不安。大抵相火盛者,單知母為末,蜜丸 芡實大,每三丸酒下。日月未足,欲產及難產者亦效。 君火盛者,單黃連丸。心神不安者,硃砂安神丸。煩甚 恐傷胎者,罩胎散。切不可以虛煩藥治之。或有停痰 積飲,滯於胸膈之間,亦令煩躁胎動不安者,用茯苓、 防風、麥門冬、黃芩等分,竹葉減半,水煎,入竹瀝調服。

子懸

妊孕四、五箇月以來,相火養胎,以致胎熱氣逆湊心 胸膈,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宜紫蘇飲。有鬱心腹脹滿 甚者,加莪朮及丁香少許。不食者,古芩朮湯倍白朮, 加芎、藭。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紫蘇飲連進救 之。有誤服動胎藥,子死腹中者,古芎歸湯救之。

傷寒

產前安胎為主,古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犯胃氣者, 謂攻下也。犯上焦者,謂發汗也;犯中焦者,謂取吐也。 不可發汗吐下,但當和解胎前丸藥,必加白朮、黃芩 安胎為主。尋常外感,小柴胡去半夏加白朮,合四物 湯,或合四君子湯,最能保胎除熱。如傷寒太陽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