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六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四十一

  傷寒門七

  朱肱活人書大便 小便 似瘧 多眠 不得眠 表裏證 無表裏證 表

  熱裏寒表寒裏熱 論傷寒溫病熱病同異 陽虛陰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陽盛陰虛汗之

  則死下之則愈 論汗下法 可汗 不可汗 可下 不可下 合病併病 兩感傷寒

  壞病 勞復食復 陰陽易 狐惑 百合

  劉完素六書傷寒論 解利傷寒論 心要論 心要餘論 主療說 傷寒表

  證 傷風表證 風寒俱中 裏證 表裏證 汗後不解 下後不解

藝術典第三百六十一卷

醫部彙考三百四十一

傷寒門七

《宋朱肱活人書》

大便

傷寒數日不大便,大便鞕,及有燥屎,皆知用大柴胡、 大承氣、小承氣攻之。然《仲景論》大便不通,亦有數種, 不可攻者。

仲景又有陽結、陰結之論,不可不別也。其脈浮而數, 能食,不大便,此為實,名曰陽結,宜用小柴胡湯,所謂 和其榮衛,以通津液,縱不了了,得屎而解也。其脈沉 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宜用金液 丹,所謂陽盛則促,陰盛則結,促結同也。

問:大便溏者何也?答曰:古人云:歲火不及,寒乃大行, 民病鶩溏。大率病人腸中有寒,即大便鴨溏。蓋溏者, 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華佗云:寒即溏,熱即垢。仲景 說初鞕後溏有二證,小便不利,小便少,皆水穀不分 耳。陽明證自汗出,應小便少,而小便自利者,津液內 竭也。屎雖鞕,不可攻也,當用蜜煎導之。 問白虎證,亦「身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何以不發黃?」 答曰:「白虎與發黃證相近,遍身汗出,此為熱越,白虎 證也。頭面汗出,頸以下都無汗,發黃證也。」

小便

傷寒發汗後,汗出多,亡津液,胃中極乾,故小便不利。 醫見小便不利,往往利之,誤矣。《類纂》云:胃中乾,則無 小便,慎不可利。故仲景云:「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 者,亡津液耳。」若傷寒引飲,下焦有熱,小便不通,脈浮 者,五苓散;脈沉者,豬苓湯也。表不解,心下有水,發熱 而欬,少腹滿,小便不利者,小青龍湯去麻黃加茯苓 也。傷寒無汗,翕翕發熱,頭項強痛,小便不利者,桂枝 湯去桂加茯苓白朮也。嘔而發熱,胸脅滿,心下怔忪, 小便不利者,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茯苓。少陰病,小便 不利者,四逆散加茯苓也。

傷寒有所不利者行之,取其滲泄也。有渴而飲停者, 有躁而煩渴者,有病氣去而水氣不得行者,其表裏 得見煩躁口燥欲飲水,水入即吐,病名水逆,及霍亂 頭痛發熱,身疼痛,欲飲水者。有發熱汗出,復惡寒不 嘔,但心下痞者,並宜五苓散。其脈浮發熱,渴欲飲水, 小便不利,少陰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嘔渴,心煩不得 眠者,宜與豬苓湯。其大病差後,從腰已下有水氣者, 牡蠣澤瀉散,此利水道滲泄之義也。

《大扺》中濕與「發黃,以利小便為先。陽明汗多,以利小 便為戒。」

問:「小便難何也?」答曰:「陰虛故也。陰虛者,陽必湊之,為 陽所湊也,故小便黃者,中有熱也,宜瞿麥、滑石之類 瀉之。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支 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陽明中風,脈 弦浮大,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鼻乾,不得汗,嗜臥 身黃,小便難,潮熱血噦者,小柴胡加茯苓主之。」

似瘧

《形證似瘧》,有太陽證,有陽明證,有婦人熱入血室證。 太陽證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 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 一湯。傷寒八九日,如瘧狀,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 欲自可,日一二發者,麻黃桂枝各半湯。

太陽證。形似瘧。寒熱等者。與桂枝二麻黃一湯。熱多寒少者。麻黃桂枝各半湯。

有陽明證,病人煩熱,汗出,如瘧狀,日晡發熱,而脈浮 虛者,與桂枝湯。脈實者,宜承氣湯。

婦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小柴胡湯主 之。

或得汗而解,復如瘧狀,日晡而發者,此屬陽明也。若 脈實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