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而不爭,與 時變化而無我,則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 散,五臟俱寧,邪亦安從奈我何哉!

《石室祕錄》
臣陳士鐸著

《怒傷肝治法》

「凡人有鬱鬱不樂,忽然氣塞而不能言,苟治之不得 法,則死矣。夫鬱證未有不傷肝者也,傷肝又可伐肝 乎?伐肝是愈助其鬱,鬱且不能解,又何以救死於頃 刻哉。」方用救肝開鬱湯:白芍二兩,柴胡、甘草各一錢, 白芥子三錢,白朮、茯苓、當歸各五錢,陳皮二錢,水煎 服。一劑而聲出,再劑而神安,三劑而鬱氣盡解。此方 妙在用白芍之多至二兩,則直入肝經,以益其匱乏 之氣,自然血生而火熄。又用白朮、當歸健土以生血, 柴胡以解鬱,甘草以和中,白芥子以消膈膜之痰。又 妙在多用茯苓,使鬱氣與痰涎盡入於膀胱之中,而 消弭於無形也。倘人有鬱氣不解,奄奄黃瘦,亦急以 此方治之,何至變生不測哉。

《膽怯治法》

「凡人膽怯不敢見人者,少陽膽經虛也。而所以致少 陽膽經之虛者,肝木之衰也。而肝木之衰,又因腎水 之不足。法當補腎以生肝木。」方用:熟地一兩山茱茰 四錢芍藥當歸茯神各五錢柴胡白芥子棗仁肉桂 各一錢水煎服。此方之妙,補腎之中用補肝之品尤 妙。再去補心,使心不取給於肝膽之血,則膽之汁有 餘,而怯形可去。又妙用肉桂以入肝,如人得勇往之 人,自然頃刻膽壯矣。此治腑實有妙理,人知之乎。

補心丸千金方下同

當歸、 防風, 芎藭、 附子、 芍藥、 甘草。

蜀椒、 乾薑、 細莘、 桂心、 半夏, 厚朴。

大黃、 豬苓各一兩, 茯苓一方用茯神 遠志各二兩。

右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知加至十丸。冷極加熱藥。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或獨語不覺,咽喉痛,舌本強,冷涎出。」一作《汗出》。善忘恐。走不定。婦人崩中面色赤。

茯苓四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 紫石英

人參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麥門冬三兩

赤小豆二十四枚。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半夏補心湯

治心虛寒。心中脹滿。悲憂。或夢山丘平澤。

半夏六兩, 宿薑五兩, 茯苓 桂心 枳實 橘皮各三兩 白朮四兩, 防風 遠志各二兩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十黃散

治「五臟六腑血氣少,亡魂失魄,五臟覺不安,忽忽喜悲,心中善恐怖,如有鬼物,此皆發於大驚,及當風從高墮下落水所致,悉主之。」

雄黃、 人參各五分, 黃芩、 大黃、 黃蘗

黃芪、 細莘、 桂心各三分, 黃連、 黃香、 蒲黃、 麻黃各分 「黃環、 澤瀉、 山萸各二分。」

右十五味,治下篩,未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加至三匕。羸劣者更加人參五分,合十分。一方有生黃二分。按《崔氏》有蜀椒五分,乾薑四分。

定志小丸

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差暮劇,暮差朝發狂眩者。」

菖蒲、 遠志各二兩, 茯苓 人參各三兩。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七丸,日三。加茯神為「《茯神丸》散」 ,服之亦佳。

鎮心湯

治風虛勞冷。心氣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

防風、 當歸、 大黃、 麥門冬各五分, 澤瀉、 大豆卷、 白蘞各四分, 菖蒲 人參 桔梗、 桂心 遠志 薯蕷、 石膏各二分, 秦艽六分, 紫菀 乾薑 茯苓 茯神、 附子各一兩。

白朮、 甘草各十分, 粳米五合, 大棗五兩。

右二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滓內藥,煮取四升。分服八合,日三夜一。按《千金翼》不用粳米,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加至二十丸。

又方

治腎熱。好怒好忘。耳聽無聞。四肢滿急。腰背動轉彊直。

柴胡, 茯神, 黃芩, 澤瀉, 升麻, 杏仁。

大青 芒硝各三兩 淡竹葉 地黃各切,一升 磁石四兩 羚羊角一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外臺》「茯苓」 作「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