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輕手擾人,頸、腋、腹、脅、股、膕、足趺,令人痒而笑者,由 動亂擾撓,火之用;靜順清謐,水之化。皮膚彰顯之分 屬火,嫩薄隱藏之分屬水。以火用擾其水分,使人慚。 然失志而痒,則水衰火旺而為笑。以手自擾而不笑 者,不羞不痒故也。然羞慚而痒者,心火之化;人失信 志則羞慚者,水衰火實故也。志與信者,腎水之化。但 痒而不羞,羞而不痒,皆不能為笑者,化微不能變動 故也。

悲病之原

悲金肺之志。金木能令燥者,火也。心火主於熱,喜痛, 故悲痛苦惱者,心神煩熱躁亂,而非清淨。所以悲哭 而五液俱出者,火熱亢極,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夫 五臟者,肝心、脾、肺、腎。五臟之志者,怒喜悲。一作憂思恐。 若志過度。則勞傷本臟。凡五志所傷皆熱。六欲者。眼 耳鼻舌身意。七情者。喜怒哀樂愛惡欲。一作好愛惡肝之 所傷,則皆屬火熱。所謂陽動陰靜,故形神勞則躁,不 寧靜則清平,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先聖曰:六欲 七情,為道之患,屬火故也。如中風偏枯者,由心火暴 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則火能尅金,金不能尅木,則肝 木自甚,而兼於火熱,則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過 度而卒病也。又如酒醉而熱,則五志七情競起。故《經》 曰:「戰慄驚惑、悲笑譫妄、歌唱罵詈癲狂。皆為熱。」故熱 甚癲狂者。皆此證也。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

「天以氣而燾,地以氣而持,萬物盈乎天地之間,咸以 氣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氣而得。且風之氣和平而 璺啟,熱之氣暄而舒榮,火之氣炎暑而出行,濕之氣 埃溽而負盈,燥之氣清勁而悽愴,寒之氣寒氣而歸 藏,此六氣時化司化之常也。」及其變,風之氣飄怒而 反大涼,熱之氣大暄而反寒,火之氣飄風燔燎而反 「霜;凝濕之氣,雷霆驟注而反烈;風;燥之氣,散落而反 濕;寒之氣,寒雪霜雹而反白埃。此六氣之變也。故天 久寒則治之以暑;天久涼則治之以暄;天久晦則治 之以明,天久晴則治之以雨。夫天地之氣,常則安,變 則病,而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其外,七情交 戰於其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役物,而反 傷太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因於氣,百病皆生於 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所 謂九者,怒、喜、悲、恐、寒、暑、驚、思、勞也。其言曰: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氣逆上矣。王太僕曰怒則陽氣 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則嘔血及飱泄也喜則氣和 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 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 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王 太僕云恐則傷精卻上而不下流下焦陰氣亦迴環 而不散故聚而脹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氣還故氣不 行也新校正云不行當作下行寒則腠理閉,氣下行, 故氣收矣。王太僕云身涼則衛氣沉故皮膚之理及 滲泄之處皆閉密而氣不流行衛氣收斂於中而不 散也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出。故氣泄矣。王太僕 云人在陽則舒在陰則慘故熱則膚腠開發榮衛大 通津液而汗大出也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 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 王太僕云疲勞役則氣奔速故喘息氣奔速則陽外 發故汗出內外皆踰越於常紀故氣耗損也思則心 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王太僕 云繫心不散故氣亦停留此《素問》之論九氣,其變甚 詳,其理甚明,然論九氣所感之疾則略,惟論嘔血及 飱泄,余皆不言。惟《靈樞》論思慮悲哀、喜樂愁憂、盛怒 恐懼而言其病。其言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 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和剛柔,如是則 邪辟不至,而長生久視。是故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 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 樂者,神蕩散而不藏。愁慮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 神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怵惕思慮則 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瘁色夭,死於冬。」 「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瘁 色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 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不舉,毛瘁色夭, 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 人,皮革焦,毛瘁色夭,死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俛仰屈伸,毛瘁色夭, 死於季。夏。」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 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 陰虛,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靈樞》論神、意、魂、魄、志、精 所主之病,然無寒、暑、驚、勞四證。余以是推而廣之,怒 氣所至,為嘔血,為飱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 滿脅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癉,為肥 氣,為目暴盲,耳暴閉。筋解發於外為癰疽。喜氣所至, 為笑不休,為毛髮焦,為內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