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湯;脈代者,炙甘草湯入酒少許;汗後眩冒者,桂枝甘 草湯。「先悸後煩者為熱,小柴胡湯。喜嘔譫語,大便難 者,小柴胡湯加大黃,或加芒硝少許。譫語,小便不利 者,柴胡龍骨牡蠣湯。小便赤者,五苓散。」

怔忡久則健忘,皆心脾血少神虧,清氣不足,證屬濁 氣上攻,引神歸舍丹主之。亦有所稟陰魄不足善忘 者,常大補氣血,及定志丸。如老年神衰者,加減固本 丸,通用歸脾湯、仁熟散、夢授天王補心丹、壽星丸、參 棗丸。

《李中梓醫宗必讀》

《總論證治》

按:「外有危險,觸之而驚,心膽強者,不能為害,心膽怯 者,觸而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 或自汗,並溫膽湯。嘔則以人參代竹茹。眠多異夢,隨 即驚覺,溫膽湯加棗仁、蓮子,以金銀煎下,或鎮心丹、 遠志丸、妙香散、琥珀養心丹、定志丸。臥多驚魘,口中 有聲,真珠母丸、獨活湯。」外物卒驚,宜行鎮重,密陀僧 細末,茶調一錢。或黃連安神丸。或熱鬱生痰,寒水石 散。或氣鬱生痰,加味四七湯。丹溪曰:「驚則神出於舍, 舍空得液,痰涎永繫於胞絡之間。」控涎丹加辰砂、遠 志。

經曰: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蓋閉而不通,病熱 鬱而為涎,涎成則煩,心下鼓動。鼓者,跳動如擊鼓也。 五痹湯加茯神、遠志、半夏。按經文及《原病式》云:水衰 火旺,心胸躁動,天王補心丹主之。《傷寒論》曰:心為火 而惡水,水停心下,築築然跳動,不能自安,半夏麻黃 丸、茯苓飲子主之。亦有汗吐下後,正氣虛而悸不得 臥者,宜溫膽湯,《丹溪》貴之。虛與痰,宜辰砂遠志丸。有 飲者,控涎丹。然證狀不齊,總不外於心傷而火動,火 鬱而生涎也。若夫虛實之分,氣血之辨,痰與飲,寒與 熱,外傷天邪,內傷情志,是在臨證者詳之。

傷寒悸,乃心中築築然動,怔忡不安也。脈結代心悸, 炙甘草湯。傷寒三四日,心悸而煩,小建中湯。發汗過 多,心悸喜按,桂枝甘草湯。心神不寧,怔忡不臥,安神 丸。少陰病,厥逆,心下悸,四逆散加桂。飲水多而悸,雖 有他邪,亦先治水,茯苓甘草湯。寒熱心悸,小便不利, 心煩喜嘔,小柴胡湯。少陽發汗,譫語悸動,小柴胡湯。 寸口脈動為驚。凡驚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 轉。不能呼氣。

按《內經》健忘之原,俱責之心腎不交。心不下交於腎, 濁火亂其神明;腎不上交於心,精氣因而不用。火居 上則因而為痰,水居下則因而生躁,擾擾紜紜,昏而 不寧。故補腎而使之時上,養心而使之善下,則神氣 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思慮過度,歸脾湯。精 神衰倦,人參養榮湯、寧志膏。痰迷心竅,導痰湯送壽 「星丸。」「心腎不交,朱雀丸。」

《王肯堂證治準繩》

《總論證治》

或問驚悸、怔忡、恐怖之別。曰:「悸即怔忡也。怔忡者,本 無所驚,自心動而不寧。驚者因外有所觸而卒動。張 子和云:『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為自知也。蓋驚者 聞響即驚,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及不能獨自坐 臥,必須人為伴侶,方不恐懼。或夜必用燈照,無燈燭 亦恐懼者是也』。」

《內經》無有稱驚怖者,始於《金匱要略》「奔豚」條云有驚 怖,繼之云「驚恐。」由是而見驚怖即驚恐。怖,懼也,恐亦 懼也,於義且同。凡連稱其名以為提綱者,多是一陰 一陽,對待而言。如喜怒並稱者,喜出於心,心居於陽; 怒出於肝,肝居於陰。志意並稱者,志是靜而不移,意 是動而不定,靜則陰也,動則陽也。驚恐並稱者,驚因 觸於外事,內動其心,心動則神搖;恐因惑於外事,內 慊其志,志慊則精卻。是故《內經》謂:「驚則心無所依,神 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 閉則無氣還,無氣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又謂嘗 貴後賤,嘗富後貧,悲憂內結,至於脫營失精,病深無 氣,則灑然而驚。此類皆是病從外事而動內之心神 者也。若夫在身之陰陽衰盛而致驚恐者,驚是火熱, 爍動其心,心動則神亂,神用無方,故驚之變態,亦不 一狀,隨其所之,與五神相應而動。肝藏魂,魂不安則 為驚駭,為驚妄。肺藏魄,魄不安則驚躁。脾藏意,意不 專則驚惑。「腎藏志,志慊則驚恐,心惕惕然。」胃雖無神, 然為五臟之海,諸熱歸之,則發驚狂,若聞木音則惕 然心欲動也。恐者,則是熱傷其腎,腎傷則精虛,精虛 則志不足,志本一定而不移,故恐亦無他狀。《內經》於 驚之病邪,有火熱二淫司天,在泉勝復之氣,有各經 熱病所致,有三陽積并,有氣并於陽,皆為諸驚等病。 故《病機統》而言曰:諸病驚駭,皆屬於火也。於恐病之 邪者,「有精氣并於腎則恐,有血不足則恐,有陰少陽 入,陰陽相搏則恐,有胃氣熱,腎氣微弱則恐,腎是動 病則恐。」然於肝之驚恐,互相作者,以其臟氣屬陽居 陰,「納血藏魂,魂不安則神動,神動則驚,血不足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