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酢滑猪鷄魚蒜油麪等。須擇四時王相日。修合散藥如左。

茯苓 桂心 白朮 萎蕤 五加皮 菖蒲 遠志 澤瀉 薯蕷 人參 柏子仁 石斛 牛膝 杜仲 細莘 獨活 覆盆子 胡麻子 枳實 芎藭 大豆黃卷 黃芪 蓯蓉 續斷 狗脊 萆薢 白芷 橘皮 茯神 巴戟天 石南各二兩 阿膠十兩 甘草六兩 蜀椒 薏苡仁一升 鹿角膠五兩 蔓荊子三兩

大棗一百枚,煮作膏。

右三十八味,治下篩,內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陰痿失精,去萎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莘、防風,加山茱茰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乾薑二兩。「此煎九月下旬採藥,立冬日合服,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 者,經夏至七月下旬止。若經夏不壞。於舍北陰處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藥中。上加沙覆之。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填骨萬金煎

治內勞少氣,寒疝裏急,腹中喘逆,腰脊痛。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 肉蓯蓉 甘草 牛髓 阿膠各一斤 麥門冬 乾地黃各二斤 乾薑 桑根白皮 茯苓 桂心各八兩 人參 桔梗 五味子 附子炮,各五兩 石斛一斤五兩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大棗》一百五十枚。

麻子仁三升, 當歸十四兩, 乾二十兩, 蜀椒四兩。

右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內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絞去滓,內蜜髓地黃汁湯上銅器煎,內諸藥末,半日許,令可丸止。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味,可以蜜地黃汁和諸藥成末,為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止,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

治男子風虛勞損。兼時氣。

甘草一斤, 右觓 防風、 蓯蓉、 茯苓 人參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絲子 巴戟 芎藭各三兩,並為末, 生薑汁 胡麻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各二升 牛髓 白蜜 生麥門冬汁各三升 生地骨皮切碎 生地黃汁各一升 丹參二兩

右二十二味,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減半,內牛髓,蜜、薑、門冬各等汁,微火煎餘八升,下諸藥,散和令調,內銅鉢中湯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

小鹿骨煎

治一切虛羸

鹿骨一具,碎一作 枸杞根切,二升。

右二味,各以水一斗,別器各煎汁五升,去滓澄清,乃合一器,共煎取五升,日二服盡,好將慎。

地黃小煎

治五勞七傷。羸瘦乾削。

乾地黃末,一升 胡麻油,半斤, 《白蜜》,二升

猪脂一斤。

右四味,銅器中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稍加十丸。久久常服,大有所益。瘦黑者,肥充。

陸抗膏

治虛冷枯瘦。身無精光。虛損諸不足。

牛髓。 羊脂。各二升。 酥。 《生薑汁》。 白蜜。各三升。

右五味,先煎酥令熟,次內薑汁,次內蜜,次內羊脂、牛髓,微火煎三上三下,令薑汁水氣盡即膏成,攪令凝止。溫酒服,不限多少,令人肥健發熱也。

又方

治五勞七傷

白羊頭蹄一具,淨治,更以草火燒令黃赤,以淨綿急 塞鼻及腦孔 胡椒 蓽茇 乾薑各一兩

蔥白一升, 《豉》二升

右七味,先煮頭蹄半熟,即內藥煮極爛,去藥,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七具。忌生冷、酢滑、五陳。

補虛方

豬肚一具, 人參五兩, 蜀椒 乾薑各一兩半, 蔥白七兩, 《白粱米》半升

右六味,㕮咀諸藥令相得,和米內肚中,縫合勿泄氣。水四斗半,緩火爛煮,空腹食,大佳,兼下少飯。

乾地黃圓

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穀,氣逆不得食,補中理血。」

乾地黃三兩 當歸 乾薑、 麥門冬、 甘草 黃芩各二兩 人參五分 厚朴 乾 枳實, 防風, 大黃, 細莘, 白朮各一兩, 茯苓五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