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丹砂, 桔梗, 白朮, 芎藭, 白芷, 鬼箭羽 蕪荑, 女青, 鬼臼, 藜蘆 菖蒲 皂莢各一兩

右十八味,末之,「蜜丸如彈子大,絹袋盛,男左女右帶之。卒中惡病及時疫,吞如梧子一丸,燒一丸彈子戶內。」

赤散

《辟溫疫氣》,《傷寒熱病》。

藜蘆, 𧃐䕽各一兩, 丹皮, 皂莢各一兩六銖, 附子, 桂 珍珠各六兩, 細莘 乾薑各十八銖

右九味,末之,內珍珠,合治之。分一方寸匕,「置絳囊中帶之,男左女右,著臂自隨。覺有病之時,便以粟米大內著鼻中。又酒服一錢匕,覆取汗,日三服,當取一過汗耳。」

又方

斷瘟疫轉相染著,乃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視者。

赤小豆、 《鬼箭》羽, 鬼臼 雄黃各二兩

右四味,末之,蜜和服如小豆一丸。可與病人同牀。

肝溫方

治肝肺臟溫病。陰陽毒。頸背雙筋牽。先寒後熱。腰強急縮。目中生花。

桂心一兩, 白朮, 芒硝, 《大青》, 梔子各三兩, 柴胡五兩, 石膏, 生薑各八兩, 生地黃。

香豉各一升。

右十味,㕮咀,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肝腑臟溫病。」 陰陽毒。先寒後熱。頸筋攣牽。面目赤黃。身中直強。

元參 細莘各二兩 石膏八兩 梔子 黃芩 升麻 芒硝各三兩 竹葉切,五升 車前草二升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半,煮竹葉、車前,取七升,去滓,下諸藥,煎至三升,內芒硝,分三服。

心溫方

治心腑臟溫病。陰陽毒。戰掉不安。驚動

大青, 黃芩, 梔子, 知母, 芒硝各三兩。

麻黃四兩 元參六兩 生地黃切,一升 石膏 生葛根各八兩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脾溫方

治脾腑臟溫病。陰陽毒。頭重頸直,皮肉痹,結核隱起。

大青, 羚羊角, 升麻, 射干, 芒硝各三兩, 梔子四兩, 寒水石五兩, 元參八兩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肺溫方

治肺腑臟溫病。陰陽毒。欬嗽連續聲不絕。嘔逆

杏仁、 前胡各四兩, 麻黃、 梔子、 紫菀。

大青, 元參、 葛根各三兩, 桂、 甘草各二兩, 石膏。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腎溫方

治「腎腑臟溫病。身面如刺。腰中欲折。」 熱毒內傷。

蔥白 豉各一升, 茵陳 梔子 芒硝各二兩 苦參 生葛各四兩 生地黃 石膏各八兩

右九味,㕮,以咀,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下芒硝,分三服。

萎蕤湯

治「風溫之病,脈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其息必喘,其形狀不仁,嘿嘿但欲眠。」 下之者,則小便難;發其汗者,必讝語;加燒針者,則耳聾難言,但吐下之,則遺失便利。如此疾者,宜服之。

萎蕤, 白薇, 麻黃, 獨活, 杏仁, 芎藭。

甘草、 青木香、 石膏各三兩

右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熱,加𥐚硝一分及大黃三兩下之。如無木香,可用麝香一分。」

治瘟方丹溪下同

大黃、 黃連、 黃芩、 人參、 桔梗、 防風。

蒼朮、 滑石、 香附、 人中黃。

右為末,神麴糊丸,每服六七十丸,分氣血與痰作湯使。氣虛者四君子湯,血虛者四物湯,痰多者二陳湯送下,熱甚者童便下。

又方

半夏 川芎 茯苓, 陳皮, 山樝 白朮 蒼朮。 甘草。

如頭痛加酒芩

口渴加乾葛

身痛加羌活、薄桂、防風、芍藥。

漏蘆湯

治「臟腑積熱,發為腫毒,時疫疙瘩,頭面洪腫,咽嗌填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惡疫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