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吐《癲狂方》此方可代瓜蔕三聖散之屬。凡邪實上焦, 或痰或食,或氣逆不通等證,皆可以此吐之。用蘿蔔 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 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

又法:蘿蔔子為末,溫水調服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又法:用鹽少許,於熱鍋中炒紅色,乃入以水煮,至將 滾未滾之際,攪勻,試其滋味稍淡乃可飲之。每用半 椀,漸次增飲,自然發吐,以去病為度而止。 癲風用鯉魚一尾,製淨切成塊,以明礬四兩為末,醃 二日煎吃,其疾必愈。

又方:以鐵漿服之。

癲狂大叫奔走:用蝦蟆一隻,去腹中物洗淨,將腸胃 復入腹中,入罐固濟,煆紅土掩定,隔夜取出,入麝香 一分,同研極細。每服一錢,新汲水下。

暴狂。以硃砂末。酒調服方寸匕。日三次。

鍼灸

《素問》曰:「病在諸陽,脈且寒且熱,諸分且寒且熱,名曰 狂,刺之虛脈,視分盡熱病已止。」

病初發,歲一發,不治月一發,不治,月四五發,名曰「癲 病。」刺諸分諸脈,其無寒者,以鍼調之,病已止。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 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 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衝 頭也。

《靈樞》曰:「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 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 嗌。其病氣逆則喉痹卒瘖,實則狂癲,虛則足不收,脛 枯,取之所別也。」

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 心,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

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左 強者攻其右。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

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 手太陽,血變而止。」

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其有 過者瀉之,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 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骶骨也。 筋癲疾者,身倦攣急,大刺項大經之大杼脈。嘔多沃 沫,氣下泄,不治。

脈癲疾者,暴仆,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 血,不滿灸之,挾項太陽,灸帶脈,於腰相去三寸,諸分 肉本輸。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饑。治之 取手太陰陽明,血變而止,及取足太陰陽明。

狂始發,少臥不饑,自高賢也,自辨志也,自尊貴也,善 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舌下少陰。 視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釋之也。

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 手陽明太陽太陰。

「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治之取手 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顑。

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 大喜。治之取足太陰、太陽、陽明,後取手太陰、太陽、陽 明。

「狂而新發未應,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動脈,及甚者 見血,有頃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骶骨二十壯。 熱病數驚,瘛瘲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鍼,急瀉有餘者, 癲疾毛髮去,索血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大熱遍身,狂而妄見妄聞妄言,視足陽明及大絡取 之。虛者補之,血而實者瀉之,因其偃臥,居其頭前,以 兩手四指挾」按頸動脈,久持之,卷而切之,下至缺盆 中,而復止如前,熱去乃止,此所謂推而散之者也。 《甲乙經》曰:「癲疾嘔沫,神庭及兌端、承漿主之。其不嘔 沫,本神及百會、後頂、玉枕、天衝、大杼、曲骨、尺澤、陽谿、 外丘,當上脘旁五分,通谷、金門、承筋、合陽主之。」合陽 在委中下二寸。

癲疾,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癲疾嘔沫,暫起僵仆,惡見風寒,面赤腫,顖會主之。 癲疾狂走,瘛瘲搖頭,口喎戾,頸強,強間主之。

癲疾瘛瘲,狂走,頸項痛,後頂主之。後頂,在項後一寸 五分。

癲疾。骨痠。眩狂。瘛瘲口噤。千金作喉噤羊鳴剌腦戶, 癲疾僵仆,目妄見,恍惚不樂,狂走瘛瘲,絡卻主之。 癲疾大瘦,腦空主之。

癲疾僵仆,狂瘧,完骨及風池主之。

癲疾互引,天柱主之。

癲疾,怒欲殺人,身柱主之。千金又云瘛瘲身熱狂走譫語見鬼 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插筋俞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