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之火盛金衰,重則半年而斃,輕則一載而亡。」況醫 者不究其源,不窮其本,或投之以大寒之劑,或療之 以大熱之藥,妄為施治,絕不取效。殊不知大寒則愈 虛其中,大熱則愈竭其內,所以世之醫勞者。萬無一 人焉。先師用藥治勞。如羿之射。無不中的。今開用藥 次第。於後用藥之法。如嘔吐咯嗽血者。先以十灰散 遏住,如甚者須以花蕊石散止之。

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必止,理之必然。止血 之後,其人必體倦,次用獨參湯一補,令其熟睡一覺, 不要驚動,睡起病去五六分,後服諸藥。

《保和湯》止嗽寧肺。《保真湯》補虛除熱。《太平丸》潤肺除 痿。《消化丸》下痰消氣。

保和湯內分血盛、痰盛、喘盛、熱盛、風盛、寒盛六事,加 味和之。保真湯內分驚悸、淋濁、便澀、遺精、燥熱、盜汗 六事,加味用之。餘無加用。服藥之法,每日仍濃煎薄 荷湯,灌漱喉中,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嚥下,次噙 一丸,緩緩溶化,至上牀時,亦如此用之。夜則肺竅開, 藥必流入竅中,此訣要緊。如痰壅,卻先用飴糖拌消 化丸一百丸吞下,次又依前噙嚼太平丸,令其仰面 臥而睡。服前七藥後,若肺有嗽,可煮潤肺丸食之,如 常。七藥之前,有餘暇,煮此服之。亦可續煮白鳳膏食 之,固其根源,完其根本,病可之後,方可合十珍丸服 之,此為收功起生之妙用也。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五勞

「五勞者,五臟之勞也。皆因不量才力,勉強運為,憂思 過度,嗜飲無節,或病失調理,將積久成勞。其病頭旋 眼運,身疼腳弱,心怯氣短,自汗盜汗,或發寒熱,或五 心常熱,或往來潮熱,或骨蒸作熱,夜多惡夢,晝少精 神,耳內蟬鳴,口苦無味,飲食減少,此皆勞傷之證。五 臟雖皆有勞,心腎為多。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則」 勞生。治勞之法,當以調心補腎為先,不當用峻烈之 劑,惟當溫養滋補,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類,投之太 多,適足以發其虛陽,緣內無精血不足,當此猛劑,不 可因有熱,純用甜冷之藥,以傷腎氣。獨用熱藥者,猶 釜中無水而進火也。過用冷藥者,猶釜下無火而添 水也。非徒無益,又害之耳。宜十全大補湯,或雙和散、 養榮湯、七珍散、樂令建中湯皆可選用,間進雙補圓。 若有無故身體瘦軟,絕無力氣,別無他證,此平日作 勞太過,血氣虛而筋失養,宜劫勞散,或和氣湯倍芎、 歸。又有言語讀誦過耗神氣,致成虛損,是為叫呼走 氣,宜於十全大補湯等藥選用。

虛人老人病中。忽一旦語言不出。扣之不應。此不是 啞風。久欠藥力到。補調功成。自復應矣。

氣虛人多不得寢,亦有痰多,膽經伏涎,欲寐不得者, 不可例作虛治,妄補則痰愈盛。

「有於坐臥之中,似欲得人按捻意方始安者,此亦虛 證也。諸發熱及有寒熱者,已各見本門,審知因虛勞 得之,並宜用前藥。未效用十四味建中湯。渴而不勝 熱藥者,七珍散加木香、五味子各七分。熱多,黃芪𪔀 甲散,或人參散。獨五心發熱,將欲成勞者,茯苓補心 湯。」外雖惡熱,內自畏寒,盛夏不可單衣,大建中湯、十 四味建中湯、正元飲、參附湯。

飲食減少,畏食而嘔者,難獨用前滯甜藥,須斟酌用 前快脾之劑,縮砂、陳皮藥卻不可少,如《樂令》建中湯 內有陳皮、半夏、細莘卻可用,仍下鹿茸、橘皮煎圓。如 不嘔不畏食,用前十全大補湯、雙和散等藥,亦當少 加快脾之劑,以為之防。

有患精血不足,明知當補腎,方,欲一求之歸芪等藥。 其人素減食,又恐不利於脾,方欲理脾氣,則不免用 疏刷之藥,又恐愈耗腎水,全一舉而兩得之功。莫若 鹿茸、橘皮煎圓為第一。故曰:「精不足,補之以味。」又曰: 「補腎不如補脾。」以脾上交於心,下交於腎故也。道家 交姤心腎,以脾為黃婆者,即此意。若腎元大段虛損, 「病勢困篤,則腎不容少緩」,又不拘於此說。要知於滋 腎之中,佐以砂仁、澄茄之類,於壯脾之中,參以北五 味、黃芪之屬,此又臨時審病用藥之活法。勞疾久而 嗽血,咽疼無聲,此病自下而傳上。若不嗽不痛,久而 溺濁脫精,此為自上傳下,皆死證也。

有面色如故。肌體自充。外看如無病。內實虛損。俗呼 為「桃花蛀。」宜看其何證。於前藥審而用之。

有傳尸勞,骨肉相傳,甚至滅門。此其五臟中皆有勞 蟲,名曰「瘵疾」,難以醫治。

外有因動作勞力,或發寒熱。或身疼氣短,或勞倦嗜 臥,乃一時發勞,卻非五勞者比,宜和氣飲。

有欬嗽痰多者,名曰「勞嗽」,與風寒壅熱之嗽不同。此 乃有本有標,本在腎而標在肺,可與前方選用,加五 味、杏仁、阿膠、貝母、䕀冬花之屬。嗽而加以喘者,於前 藥更加磨沉香,仍吞靈砂丹或三炒丹。

《王綸明醫雜著》

勞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