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蓋血已死,可以𥐚硝、明礬、白丁香、硇砂、乳香,用唾調勻,於黑紅交處作一圈,上用「沖和膏」 盇之,至明早起藥,自然去黑肉。如割,卻以藥洗之,掩以生肉合口藥,收功。

蟾酥丸

治癰疽發背疔黃

川烏、 蓮花蕊、 硃砂各一錢半, 乳香、 沒藥各 二錢, 輕粉、 蟾酥各一錢, 麝香五分。

右為細末,糊丸豌豆大,每服一丸,病重者二丸,依前法服取汗。

桃花散

治「癰疽發背,生肌活血。」

烏魚骨 虎骨 龍骨各一兩 寒水石半斤,煅 白石脂 赤石脂 白蘞各半兩 黃丹少許

右入白芨半兩,同為細末,量瘡大小敷貼。

乳香拔毒散

治「癰疽發背,疼痛不可忍者。」

乳香少許,另研 《泥蜂窩》壁間採研

右為末,用釅酢調塗,乾則以酢潤之,痛立止。

乳香黃芪散

治「癰疽發背,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膿不假刀砭,其惡肉自下。及治打撲傷損,筋骨疼痛。」

黃芪去蘆 當歸酒洗 川芎 麻黃去根節 甘草生 芍藥 人參去蘆 粟殼蜜炒,各一兩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五錢 陳皮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柤溫服。如瘡在上食後,在下食前服之。

當歸連𧄍散

治發背癰疽

當歸、 連𧄍、 梔子仁、 芍藥、 金銀藤各一兩, 黃芩五錢。

右㕮咀,每服五錢,用水二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要行》,加大黃二錢,待藥熟入大黃,煎一二沸,去柤服。

趙養葵方

治發背初起

穿山甲四片。《牛皮膠》四兩。

二味,俱在新瓦上燒灰研細,用酒二椀調勻,從容服完,永無大患。此方妙甚,得之活人多矣,且簡易可辦。近以此方治諸惡疽癤皆愈,始知牛皮膠之功極大也。近來膏粱之人多患此,不知此方之妙,不肯一服,而世之庸醫,亦不知此方之妙,自持成藥,欺人多矣。外用牛皮膠,略用自然薑汁,同水熬膏,如稀泥樣為度。以布貼患處。極效。

神授衛生湯

治發背癰疽,凡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能宣熱散風,行瘀活血,解毒消腫,疏通臟腑。且藥性平和,功效甚速,誠外科首用方也。

羌活八分 防風 白芷 穿山甲炒研 沉香 紅花 連𧄍 石決明煅,各六分 皂刺 歸尾 金銀花 甘草節 天花粉各一錢 乳香五分 大黃酒拌炒,二錢脈虛便利者不用。

水二椀,煎八分。病在上部,先服藥。隨後飲酒一杯。病在下部,先飲酒一杯。隨後服藥。以行藥勢。

內消沃雪湯

治「發背初起,但未出膿,堅硬疼痛不可忍者。」

青皮 陳皮 穿山甲 乳香 沒藥 甘草節 黃芪 當歸 連𧄍 金銀花 白芷 射干 花粉 貝母 白芍 皂刺各八分, 木香四分, 大黃二錢。

右水酒各一椀,煎至八分,量病之上下為,食前後服之。

雙解復生湯

治發背初起,憎寒發熱,四肢拘急,內熱口乾,大小便祕,宜此藥發表攻裡並效。

荊芥穗 防風 川芎 白芍藥 黃芪 麻黃、 甘草各五分, 薄荷葉 山梔仁 當歸、 連𧄍、 滑石末 金銀花 羌活 人參 白朮各八分, 大黃 芒硝各二錢。

水二椀。表證甚者。薑三片。葱頭二莖。裡證甚者。臨服加生蜜三匙和服。為發表攻裡雙解藥也。

內消散

治發背癰疽諸瘡。此藥能令內消化毒為黑水,從小便而出。勢大者雖未全愈,亦可轉重就輕,移深居淺。

金銀花 知母 貝母 天花粉 白芨 半夏 穿山甲 皂角刺 乳香各一錢。

右水酒各一椀,煎八分,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留藥。查搗爛,加秋芙蓉葉細末二兩,白蜜五匙,同查調敷瘡上,一宿自消。重者再用一服,忌口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