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昏脈亂,大渴狂言,有妨飲食者死;二便閉結者死。 有因寒變而內陷者,用托裡溫中湯。

黃瓜癰

或問「背側生疽,高二寸,長尺許,狀如黃瓜,肉色不變, 何如?」曰:「此名黃瓜癰,一名肉龜,疼痛引心,四肢痲木 是也。此證多不可治,急服紫金丹、勝金丹、活命飲加 羌活、柴胡,及奪命丹、神仙追毒丸選用。脈微自汗,譫 語者死;平塌黑色者,獨薑散主之,服臺閣紫微丸。」

龍疽

或問「第九椎兩旁,忽腫痛而無頭,寒熱大作,何如?」曰: 「此名龍疽,即中搭也,屬太陽經,由憤怒積熱所致。壯 實者急服一粒金丹,或八陣散下之,活命飲加柴胡、 羌活、黃芩,水酒各半煎服。老弱者黃芪木香散、內補 十宣散、十全大補湯選用。」色赤起發潤澤者可治。色 黑低陷,惡心眩運,大便滑泄,小便如淋,譫語者死。

丹毒發疽

或問「背上細㿔無數,浸淫一二尺,如湯火傷,煩躁多 渴,何如?」曰:此丹毒發疽也,因服丹石剛劑所致。紅潤 者生,紫黯者死。惡證少者,宜服「黃連消毒散、勝金丹、 國老膏。」惡證多神昏脈躁,膨脹嘔噦者死。

蜂窩發

或問「背患疽,狀如蜂房,十日而平塌,寒熱,痛楚殊甚, 飲食少進,膨脹淋瀝何如?」曰:「此蜂窠發也。」其脈微而 遲,四肢厥冷,為不足,乃過服耗氣之劑,又暴怒而然。 用活命飲加參、芪、歸、朮,兼以烏藥、青皮、木香,間與紫 金丹服之,起發膿潰,服十全大補湯。

《陳實功外科正宗》

《發背陽證歌》

「癰疽不論上中下,惟在陰陽二證推。發背雖有正與 偏,要取高低兩樣看。純陽初起必臖腫,更兼身熱有 微寒。頂如尖字高突起,腫似灣弓根有盤。七日之間 多臖痛,二七之期膿漸漫。動息自寧食知味,二便調 勻無瀉乾。腫消膿潰精神爽,脫腐生新氣血完。五善 自然《臻並至》,七惡全無半點干。痛便隨膿減,腫退自」 肌寬。新肉已生紅艷艷。腐皮自斂白漫漫。一身多爽 快。五臟盡和歡。此屬純陽俱易活。百人百可保平安。

《陰證歌》

「純陰初起不知瘡,粟米之形疙瘩僵,不紅不腫不知 痛,少熱少臖少隄防。七朝之後身體倦,瘡根平大喜 澆湯。頂不高兮根不活,色不光兮腐不穰。軟陷無膿 空結聚,脈浮散大細飛颺。飲食不餐身戰戰,嘗湯止 許意忙忙。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含芳。膿多 臭穢身難便,舉動倉皇韻不長。瘡形成紫黑,面色變」 青黃,精神昏憒多鼾睡,言語無人自發揚,口乾多舌 強,痰喘定身亡,此屬純陰俱不治,百人百可到泉鄉。

《半陰半陽證歌》

「陰陽之證兩相交,生死同兼事可招。微熱微寒微赤 腫,半昏半爽半平高。脈來雖數多無力,飲食雖餐不 易消。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饒。大便多溏 小便數,上身有汗下身焦。五善雖兼有,七惡未全逃。 口渴喜湯腸腹痛,面浮饜飲足心高。心煩不穩睡神 亂,怕音焦。投方應病方為妙,陰轉為陽漸可調。心真」 造化,命爾堅牢。逢之任是神仙手,半死餘生定莫逃。

《繃縛背瘡法》

發背已潰流膿時,冬夏宜絹帛四五層,放貼膏藥,外 再用棉布方八寸,四角用蛇皮細帶貯之,安盇絹上, 以帶紮在前胸,繃實瘡上,庶使瘡中暖氣不洩,易於 腐潰。洗瘡時,預備二繃更換,務要患內暖氣烘烘。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惡寒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用灸及附 子湯外內協攻之法。」夫口中和而不燥不渴,其無裡 證可知。況背為督脈總督,諸陽上行之地,他處不寒, 獨覺背間寒,其為陽虛陰邪上湊可知。故外灸內溫, 兩法並施,必求陰消陽復而後已。不知者謂傷寒纔 一二日,外證且輕,何反張皇若此?詎識仲景正以一 二日,即顯陽虛陰盛之證,蚤從暴病施治,此見微知 著也。若待至三四日,勢必極盛難返,不可救藥矣。

作痛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乃陰寒之氣厥逆而上干者,橫 格於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痛楚,亂其氣血,紊其疆界, 此而用氣分諸藥,則轉益其痛,勢必危殆。仲景用烏 頭赤石脂丸,以蜀椒、烏頭一泒辛辣,以溫散其陰邪。 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而即於溫藥隊中,即用乾 薑之泥,赤石脂之澀,以填塞厥氣所橫衝之新隧,俾 胸之氣自行於胸。背之氣自行於背。各不相犯。其患 迺除。此煉石補天之精義也。今人知有溫氣補氣行 氣散氣諸法矣。亦知有堵塞邪氣攻衝之竇。令胸背 陰陽二氣。並行不悖者哉。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