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脈度篇》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

《扁鵲難經》

鼻屬肺其用屬心

《四十難》曰:肺主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其意何 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巳,巳者,南方火也,火者 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

肺,金也,聲出於金,故肺主聲。心火也,火之化物,五臭出焉,故心主臭。肺主聲,鼻屬於肺,不能聽聲,而反知香臭,果何如耶?蓋由肺屬金,金長生在巳南方,巳午未巳,正火臨官之地,火在臟為心,心主臭。鼻雖屬於肺,肺金生於心火之位,故令鼻知香臭。

《漢張機金匱要略》

鼻塞清涕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 酸辛欬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鼻燥

酒黃疽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 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華佗中藏經》

不聞香臭常流清涕

肺風者,胸中氣滿,冒昧汗出,鼻不聞香臭,喘而不得 臥者,可治。

肺實則鼻流清涕。

死色

肺死則鼻孔開,而黑黑色起於鼻上,漸入於口者死。 黑白色入口鼻目中者。五日死。

《宋楊士瀛直指方》

鼻齆

鼻齆者,肺為風冷所傷,津液冷滯,鼻氣不宣,香臭不 知。宜「芎藭散。」

《嚴用和濟生方》

《論治》

「夫鼻者,肺之候,職欲常和,和則吸引香臭矣。若七情 內鬱,六淫外傷,飲食勞役,致鼻氣不得宣調,清道壅 塞,其為病也,為衄,為癰,為瘜肉,為瘡瘍,為清涕,為窒 塞不通,為濁膿,或不聞香臭。」此皆肺臟不調,邪氣蘊 積於鼻,清道壅塞而然也。治之之法,寒則溫之,熱則 清之,塞則通之,壅則散之,無越於斯。但時氣鼻衄,不 可遽止。如出三升已上,恐多者方可斷之。《活人書》所 謂衄血者乃解。蓋陽氣重故也。不可不知。

「鼻者,肺之所主,職司清化,調適得宜,則肺臟宣暢,清 道自利。攝養乖方,則清道壅塞,故鼻為之病焉。」蓋「肺 藏於氣,肝藏於血,邪熱傷之則血熱,血熱則氣亦熱, 血氣俱熱,隨氣上逆,故為鼻衄」,甚則生瘡。風寒乘之, 陽經不利,則為壅塞,或為清涕,蘊積不散,則不聞香 臭,或為鼻齆,或生瘜肉,鼻痛之患矣。又有熱流膽腑, 邪移於腦,遂致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 衊、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竇漢卿瘡瘍全書》

瘜肉即鼻痔

鼻居面中,為一身之血運,而鼻孔為肺之竅,其氣上 通於腦,下行於肺。若肺氣清,氣血流通,百病不生。肺 氣盛,一有阻滯,諸病生焉。鼻孔中瘜肉,名曰「鼻痔」,皆 由六氣七情所感而生。若生上入眼,名曰「努肉。」若生 下入鼻中,名曰「瘜肉。」窒塞不通。當戒酒節慾,除煩惱, 戒憂愁。內服煎劑,外用點藥,庶平復矣。

《金劉完素六書》

焦乾

鼻孔燥乾者,金肺之本,肺藏氣,以血液內損,氣虛或 風則皴揭,風能勝濕,熱能耗液,皆能成燥。故《經》云:「風 熱火兼為陽」,寒濕燥同為陰,又燥濕亦異也。然燥金 雖屬秋陰,而其性異於寒濕,燥陰盛於風熱火也。故 風熱甚而寒濕同於燥也。然中寒吐瀉,亡液而成燥 者,亦以此矣。故《經》云: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 也。

夫傷寒之候,頭項痛,腰脊強,身體拘急,表熱惡寒,不 煩躁,無自汗;或頭痛肌熱、鼻乾;或胸滿而喘,手足指 未微厥,脈浮數而緊者,邪熱在表,皆麻黃湯發汗之 證也,或天水散之類甚佳。

鼻淵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濁涕不止,如涌泉不滲而 已。下久不已,衄血為患,防風湯主之。

鼻鼽

鼽者,鼻出清涕也。夫五行之理,微則當其本化,甚則 兼乎鬼賊。故經曰:「亢則害,承乃制」也。《易》曰:「燥萬物者, 莫熯乎火。」以火煉金,熱極而反化為水,及身熱極則 反汗出也。水體柔順,而寒極則反冰如地也。土主濕, 陰雲雨而安靜,土濕過極則反為驟注烈風雨淫潰 也。木主溫和而生榮,風大則反涼而毀折也。金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