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而無妨。若火盛瘡生,堆重帶腫痛者,又當急治,恐濁

氣沿於目內,而病及於珠。若先目病後生瘡,必是熱 沿他經。凡見瘡生。當驗部分。以別內之何源而來。因 其輕重治之。

椒瘡

椒瘡,生於睥內,纍纍如瘡,紅而堅者是也。有則沙擦 開張不便,多淚而痛,今人皆呼為「粟瘡」,誤矣。粟瘡亦 生在睥,但色黃輭而易散,此則堅而難散者。醫者率 以龍鬚、燈心等物,出血取效,效雖速,不知目以血為 榮,血損而光華,有衰弱之患。輕則止須善治,甚重至 於纍纍連片疙瘩,高低不平,及血瘀滯者,不得已而 導之,中病即止,不可太過,過則血損,恐傷真水,失「養 神膏」,大概用平熨之法。退而復來者,乃內有瘀滯,方 可量病漸導。若初治便用開導者,得效最速,切莫過 治。

粟瘡

「生於兩睥,細顆黃而輭者是。」今人稱椒瘡為粟瘡,非 也。椒瘡紅而堅,有則礙睛,沙澀不便,未至於急。粟瘡 見,若目痛頭疼者,內必有變證。大意是濕熱鬱於土 分為重,椒瘡以風熱為重,二證雖皆屬於血分,一易 散,一不易散,故治亦不同。有素好濕熱燥膩者,亦有 粟瘡,其睛雖赤而痛不甚者,雖有必退,與重者不同, 又不可誤認為玉粒。玉粒乃淡黃色,堅而消遲,為變 亦遲者。

睥生痰核

乃睥外皮肉有贅如豆。堅而不疼。火重於痰者。皮或 色紅,乃痰因火滯而結此。生於上睥者多。屢有不治 自愈。有恣嗜辛辢熱毒酒色斲喪之人,久而變為癭 漏重疾者。治亦不同。若初起劫治。則頃刻平復矣。

木疳

證治見目門五外障中。

火疳

生於睥眥氣輪,在氣輪為害尤急。蓋火之實邪在於 金部,火剋金,鬼賊之邪,故害最急。初起如椒瘡榴子 一顆,小而圓,或帶橫長而圓,如小赤豆,次後漸大,痛 者多,不痛者少,不可誤認為「輪上一顆如赤豆」之證。 因瘀積在外易消者,此則從內而生也。

土疳

謂睥上生毒,俗呼偷針眼是也。有一目生又一目者, 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膿血而愈者;有犯觸辛 熱燥膩,風沙煙火,為漏為弔敗者;有竅未實,因風乘 虛而入,頭腦俱腫,目亦赤痛者,其病不一,隨宜治之。 《巢氏》曰:「凡眼內眥頭忽結成泡,三五日間,便生膿汁, 世呼為偷針。此由熱氣客在眥間,熱搏於津液所成。」 但其勢輕者。小小結聚。汁潰熱歇乃瘥。謹按世傳眼 眥初生小泡。視其背上。即有細紅點如瘡。以鍼刺破 眼睥即瘥。故名「偷鍼。」實解太陽經結熱也。人每試之 有驗。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經絡。其諸名實所 過者多矣。

金疳

初起與「玉粒」相似,至大方變出禍患。生於睥內,必礙 珠澀痛,以生障瞖。生於氣輪者,則有珠痛淚流之苦。 子後午前,陽分氣升之時尤重。午後入陰分則病略 清寧。久而失治,違戒反觸者,有變漏之患。

水疳

忽然一珠,生於睥眥氣輪之間者多,若在風輪,目必 破損。有虛實大小二證。實者小而痛甚,虛者大而痛 緩,狀如黑豆。亦有橫長而圓者,與木疳相似,但部分 稍異,色亦不同。黑者屬水,青綠藍碧者屬木,久而失 治,必變為漏頭風,人每有此患。風屬木,肝部,何以病 反屬水?蓋風行水動,理之自然。頭風病目,每傷瞳神, 瞳神之精膏被風攻鬱,鬱久則火勝,其清液為火擊 散走,隨其所傷之絡,結滯為疳也。疳因火滯,火兼水 化,化因邪勝,不為之清潤,而反為之濕熱,濕熱相搏 而為漏矣。故水疳屬腎與膽也。

《論漏睛》

眥頭結聚生瘡,流出膿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 仍無瞖膜,此因心氣不寧,并風熱停留在瞼中,宜服 五花丸、白薇丸。歌曰:「原因風熱瞼中停,凝結如膿似 淚傾,驅毒除風無別病,黃連膏子點雙睛,合用糖煎 散,三和散蔤蒙花散。」

大眥漏

大眥之間生一漏,時流血水。其色紫暈。腫脹而疼。病 在心部。火之實毒。治法宜補北方,瀉南方。

小眥漏

小眥間生一漏,時流血水,色鮮紅。病由心包絡而來, 相火橫行之候。失治則神膏損而明喪矣。當於北方 中補而抑之。

陰漏

不論何部生漏,但從黃昏至天曉,則痛脹流水作青 黑色,或腥臭不可聞,日間則稍可,非若他證之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