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旋螺泛起

氣輪自平,水輪自明,惟風輪高泛起也。或只半邊泛 起者,亦因半邊火來之故,乃肝氣獨盛,膽液滯而木 道澀,火鬱風輪,故隨火脹起,或在下,或在上,或在兩 旁,各隨其火之所來,從上脹者多,非比旋螺尖起已 成證,而俱凸起頂尖,不可醫者,乃止言風輪脹起者 耳。

旋螺尖起

「乃氣輪以裏烏珠,大概高而綻起,如螺螄之形,圓而 尾尖,視烏珠亦圓而中尖高,故曰旋螺尖起。」因亢滯 之害,五氣壅塞,故脹起烏珠,在肝獨盛,內必有瘀血, 凸起可以平治。夫於內平之法,則瘀雖退而氣定膏 凝,不復平矣。病甚膏傷者,珠外亦有病,如橫瞖、玉瞖、 冰瞖、沉滑等證在焉。蓋初起特本珠欲凸之候,因服 寒涼之劑救止。但失於戕伐木氣。故血雖退而絡凝 氣定。不復平也。

神珠自脹

目珠脹也,有內外輕重不同。若輕則自覺目內脹急 不爽,治亦易退。重則自覺脹痛甚,甚則人視其珠,亦 覺漸漸脹起者,病亦發見於外已甚。大凡目珠覺脹 急而不赤者,火尚微在氣分之間,痛者重,重則變赤 痛脹急;重者有瘀塞之患,疼滯甚而脹急,珠覺起者, 防鶻眼之禍。若目不赤,止覺目中或脹或不脹,時作 時止不一者,為火無定位,遊客無常之故。有風邪濕 熱,氣勝怫鬱者,皆有自脹之患。但經血部至於痛者, 皆重而有變矣。

珠突出眶

「烏珠忽然突出眶也。」與鶻眼證因滯而慢慢脹出者 不同,其故不一。有因真元將散,精華衰敗,致絡脈俱 損,痒極揩擦而出者,其人不久必死。有因酒醉怒甚, 及嘔吐極而掙出者,有因患火證熱極而關格亢極 而脹出者,有因怒甚吼喊而掙出者。此皆因水液衰 少,精血耗損,故脈絡澀脆。氣盛火極,火無所從出出 而竅澀,泄之不及,故涌脹而珠出。亦有因打撲而出 者,凡出雖離兩瞼,而脈皮未斷者,乘熱捺入,雖入脈 絡損動,終是光損。若突出猶含在瞼中者,易入光不 損。若離瞼脈絡皮俱斷而出者,雖《華佗》復生,不能救 矣。

《論目痒》

因風而痒者,「驅風一字散。」因火而痒者,類於赤痛,求 降火之劑。因血虛而痒者,四物湯。

痒若蟲行

「非若常時小痒之輕,乃如蟲行而痒不可忍也。」為病 不一,須驗目上有無形證,決其病之進退。至如有障 無障,皆有痒極之患。《病源》非一,有風邪之痒;有血虛 氣動之痒;有虛火入絡,邪氣行動之痒;有邪退火息, 氣血得行,脈絡通暢之痒。大凡有病之目,常時又不 醫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則病重一番,若醫治後而 作痒,病必去速。若痒極難當,時時頻作,目覺低陷者, 命亦不久。有極痒而目脫者,死期至矣。痒而淚多者, 血虛夾火。大抵痛屬實,痒屬虛,雖有火,亦是邪火乘 虛而入,非其本病也。

《論外障》

在睛外遮暗。如《內經》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 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按此論表裏 之瞖明矣。用以治病,如鼓應桴也。 凡赤脈瞖,初從上而下者屬太陽,以太陽主表,其病 必連眉稜骨痛,或腦頂痛,或半邊頭腫痛是也。治法 宜溫之散之,溫則蠟茶鹽、川附等分煎服,立愈。薛立 齋常以此證,用川附一錢,作一服,隨愈。一方,附子半 兩,芽茶一大撮,白芷一錢,細莘、川芎、防風、羌活、荊芥 各半錢,煎服。神效散,則《簡要》夏枯草散,必與退雲丸 相兼服,東垣選奇湯、羌活除瞖湯之類是也。 赤脈瞖初從下而上者,或從內眥出外者,皆屬陽明。 以陽明主裏,其證多熱,或便實是也。治法宜下之,寒 之下則《局方》流氣飲、錢氏瀉青丸、《局方》溫白丸加黃 連、黃蘗之類。累用累驗。寒則一味黃連羊肝丸之類 是也。

赤脈瞖,初從外眥入內者為少陽。以少陽主半表裏。 治法宜和解之,神仙退雲丸、羌活退瞖湯、消瞖散之 類是也。

瞖膜者,風熱重則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氣盛而發在 表也。瞖膜已生,在表明矣,宜發散而去之。若反疏利, 則邪氣內蓄,為瞖益深。邪氣未定,謂之「熱瞖」而浮;邪 氣已定,謂之冰瞖而沉;邪氣牢而深者,謂之「陷瞖。」當 以焮發之物,使其邪氣再動,瞖膜乃浮,佐之以退瞖 之藥,而能自去也。若病久者,不能速效,宜以歲月除 之。

新瞖所生,表散方,東垣羌活除瞖湯,有熱者,退雲丸 之類。

焮發陷瞖,《保命》羚羊角散之類用之,在人消息。若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