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茱茰 地龍等分。

為末。米酢入生麴調塗足心。神效。或只用茱茰為末。水調敷足心亦愈。

如聖散簡易

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

巴豆一粒或二粒,去皮研爛,不去油。

右入朱砂、黃丹各少許,敷紙上,剝開兒顖上髮,貼在「顖門上。如四邊起粟米泡,便用溫水洗去藥,更用菖蒲水洗之,便安。如神。」

破血丹醫林

《天花粉》三兩, 赤芍藥二兩, 薑黃、 白芷各一兩

右為末,每用少許乾摻,或蜜調塗之。

龍膽瀉肝湯綱目

治口苦

柴胡一錢, 生甘草 人參、 天門冬 麥門冬 黃連 黃芩 草龍膽 山梔仁 知母各五分, 五味子七粒

右剉,作一貼,水煎,空心服。忌辛熱物。

益膽湯河間

治謀慮不決。膽虛氣上溢。口苦。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一錢, 遠志去骨、 官桂各 七分, 苦參、 茯神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三黃湯回春

治脾熱口甘

黃連、 黃芩、 梔子、 石膏、 白芍藥、 桔梗、 陳皮、 茯苓各八分, 白朮、 甘草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烏梅一箇,水煎服。

芎芷膏得效

治口氣熱臭

川芎、 白芷。

右等分為末,蜜丸芡實大。每一丸,臨臥噙化。

加減甘露飲本事

治胃熱口臭。口瘡牙宣。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 黃芩 枇杷葉 茵陳 枳殼 石斛 甘草各一兩, 犀角三錢。

右為末,每二錢,水煎服。此方有犀角一味,甚有道理,有奇效。

升麻黃連丸正傳

治口臭穢。惡人不得近。

黃芩酒洗,二兩 黃連一兩, 生薑取汁 蓮花 青皮 升麻各五錢 生甘草二錢 白檀香一錢

右為末,蒸餅和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白湯下。

柴胡地骨皮湯河間

治膀胱移熱小腸,上為口糜。

柴胡、 地骨皮各二錢半。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涼膈散回春

治「三焦火盛。口舌生瘡。」

連𧄍一錢二分。 黃芩 梔子仁 桔梗 黃連 生地 薄荷 當歸 枳殼 甘草 赤芍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玉芝飲子東垣

治膈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甘草製,二兩 藿香葉 石膏煅 梔子仁各一兩

右為末,每一錢,新水調下。

升麻煎直指

治心脾有熱,口舌生瘡破裂。

升麻、 元參、 川芎、 生地黃、 麥門冬各一錢, 黃連、 大黃、 黃芩、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硼砂丸

治口舌生瘡口臭

寒水石二兩五錢, 硼砂五錢, 馬牙硝一錢, 龍腦、 麝香各五分。

右為末,以甘草五錢浸汁熬膏,搜和作丸,芡實大,含嚥津下,或取末摻之。

黑參丸丹溪

治口舌生瘡,連年不愈。

元參、 天門冬、 麥門冬。

右等分為末,蜜丸彈子大,每噙化一丸。

理中湯仲景

治虛火口瘡,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

白朮二錢, 人參、 乾薑、 製甘草各一錢

右剉,水煎服。甚者加「附子。」

四物湯入門

治陰虛者

生地黃二錢,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一錢。

水煎加知母黃蘗

瀉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