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五十三

  脣口門一

  黃帝素問金匱真言論 陰陽應象大論 六節臟象論 診要經終論 熱論

  氣厥論 風論 痿論 厥論 奇病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至真要大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經脈篇 經水篇 經筋篇 寒熱病篇 師傳篇 逆

  順肥瘦篇 本臟篇 衛氣失常篇 陰陽二十五人篇 憂恚無言篇 熱病篇 五閱五

  使篇 腸胃篇 口問篇 脤論

  扁鵲難經驗病吉凶

  張機金匱要略口燥乾

  王叔和脈訣診法

  竇漢卿瘡瘍全書繭脣

  錢乙指迷論驗病

  楊士瀛直指方脣腫脣瘡 口臭

  陳無擇三因方失欠脫頷

  劉完素六書口苦 口糜

  張從政儒門事親口瘡

  李杲十書辨飲食勞役傷 口糜

  朱震亨心法口瘡 口具酸苦臭辛鹹之異

  羅天益衛生寶鑑口糜論

  危亦林得效方五臟氣偏勝則應於口

  方賢奇效良方總論

  薛己口齒類要口瘡

  李梴醫學入門口病總論

  戴思恭證治要訣口瘡

  吳崐醫方考口病方論

  王肯堂證治準繩脣部所屬 口部所主 諸證治法 口瘡

  陳實功外科正宗脣風 繭脣 口破 落下頦拏法

  張介賓景岳全書渴乾之病 苦酸之味 臭氣 有熱無熱 口瘡 治

  法

  陳士鐸石室祕籙口瘡 脣裂

藝術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醫部彙考一百五十三

脣口門一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

《中央土位》。脾土臟。其氣相通。黃者土色。口者脾竅。

《陰陽應象大論》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 主口,在竅為口。

脾氣通於口,脾和則能知穀味,故脾主口。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故脾竅在口。

《六節臟象論》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名 曰「器。」其華在脣四白。

脾受水穀,為轉輸之官。腸胃受傳水穀,三焦決瀆水道,膀胱為水精之腑,故皆為倉廩之本。脾藏榮,故為榮之居。脾具升降出入之氣,故名曰器。四白者,脣之四際白肉也。口為脾竅而主肌,故華在脣《四白》。

《診要經終論》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 仁則終矣。

手足陽明之脈,皆挾口承目,故口目動作,而牽引歪邪也。

《熱論》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 舌乾而渴。

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

六氣相傳。雖入於裡陰。而皆為熱證。故口燥渴。邪氣漸衰。則正氣漸復。故渴止。

其兩感於寒者,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 口乾而煩滿。

此復論陰陽兩感之為病也。太陽與少陰相為表裡。一日而陰陽俱受其邪。是以見太陽之頭痛。少陰之煩滿口乾。

《氣厥論》

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

小腸之脈絡心,循咽下鬲,屬小腸。小腸之下,名曰「闌門」,濟泌別汁,滲入膀胱。膀胱反移熱於小腸,是以鬲腸不能下滲,濕熱之氣反隨經上逆,而口為之糜爛矣。

《風論》

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