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三

  頭門二

  李杲十書辨頭痛證治大法 大頭痛

  朱震亨心法各種頭痛證治 頭痛脈法 頭眩 頭眩脈法 大頭病

  羅謙甫衛生寶鑑頭痛 頭風 頭腫

  危亦林得效方頭痛 脈法

  徐春甫古今醫統頭痛 頭痛大法分內外之因 分經用藥治頭痛法

  眩運宜審三虛 眩運宜審四氣 鎮墜藥治眩運須分標本 頭重 大頭瘟 腦疽 頭

  面赤腫 癰發有不可治

  虞摶醫學正傳眩運 偏頭痛 溫病頭痛死脈候

  戴思恭證治要訣頭痛 眩運

  樓英醫學綱目頭重痛 頭搖 頭眩 頭痛脈法 腦額癰疽

  王綸明醫雜著頭痛

  李梴醫學入門頭痛 頭風證 頭眩 頭重 頭搖 頭生白屑 眩運定

  脈 腦疽

  李中梓醫宗必讀頭痛 雷頭風 大頭風 頭痛脈法

  龔信古今醫鑑頭痛諸診

  薛己醫案頭痛 頭眩 腦疽 腦疽灸法 鬢疽

  方賢奇效良方頭眩 頭痛頭風大頭風論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頭痛 頭搖 頭眩 雷頭風

  陶華六書頭痛 頭眩

藝術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三

頭門二

《元李杲十書》

《辨頭痛證治大法》

內證頭痛,有時而作,有時而止。外感頭痛,常常有之, 直須傳入裏實方罷,此又內外證之不同者也。 《金匱真言篇》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頭項,故春 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 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直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衝 頭痛。足少陽膽經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病頭 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 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 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頭 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心 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 也。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 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邊痛者,先取 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此偏頭痛也。有真頭 痛者,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有厥逆頭痛 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 痛,齒亦痛。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 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 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故太陽頭痛, 惡風,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經 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 熱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主。太 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术、 半夏、南星「為主。」「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 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為主。厥 陰頭項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芪為主。 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 其效如神。白术半夏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凊空 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痛藥 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先師嘗 病頭痛,發時兩頰青黃,眩運,目不欲開,懶言,身體沉 重,兀兀欲吐。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以 《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谿穴即愈。是知方者體也, 法者用也。徒執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 工矣。

三陽頭痛羌活防風荊芥升麻葛根白芷柴胡川芎 芍藥細辛蔥白連鬚分兩旋加。若陰證頭痛,只用溫 中藥足矣,乃理中薑附之類也。

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或風 寒之邪,伏留陽經,為「偏正頭痛。」宜三五七散、芎辛湯、 芎芷香蘇散、如聖餅子。

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乃濕熱頭痛也。宜「清空膏」、小 清空膏,又用吐法。

厥逆頭痛,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 逆故令頭痛齒亦痛,乃厥逆頭痛也,羌活附子湯。 厥者,逆也。邪氣逆上陽經而作痛,甚則發厥,頭痛齒 亦痛,宜白附子散。

氣血虛而邪氣逆上,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