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十八

  運氣門八

  朱震亨心法亢則害承迺制 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虞摶醫學正傳亢則害承迺制 六淫之邪

  樓英醫學綱目發明天元紀大論運氣經旨 發明五運行大論運氣經旨

  發明六微旨大論運氣經旨 發明六元正紀大論運氣經旨 發明至真要大論運氣經旨

藝術典第一百三十八卷

醫部彙考一百十八

運氣門八

《元朱震亨心法》

《亢則害承迺制》

「氣之來也,既以極而成災,則氣之乘也必以復而得 平,物極則反,理之自然也。大抵寒暑、燥、濕、風、火之氣, 木、火、土、金、水之形,亢極則所以害其物,承乘則所以 制其極,然則極而成災,復而得平,氣運之妙,灼然而 明矣。此亢則害,承迺制」之意。原夫天地陰陽之機,寒 極生熱,熱極生寒,鬼神不測,有以斡旋宰制於其間 也。故「木極而似金,火極而似水,土極而似木,金極而 似火,水極而似土。」蓋氣之亢極,所以承之者,反勝於 己也。夫惟承其亢而制其害者,造化之功,可得而成 也。今夫相火之下,水氣承而火氣無其變;水位之下, 土氣承而水氣無其土位之下,木承而土順;風位 之下,金乘而風平。火熱承其燥金,自然金家之疾;陰 精承其君火,自然火家之候。所謂亢而為害,承而迺 制者,如斯而已。嘗考之《六元正紀大論》云:「少陽所至 為火生,終為蒸溽,是水化以承相火之意;太陽所至 為寒雪冰雹白埃,是土化以承寒水之意也;以至太 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 陽明所至為散落溫,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豈非 亢為害則承迺制者歟?昔者黃帝與岐伯,上窮天紀, 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以作《內經》。 至於六微旨大論,有極於六氣相承之言,以為制則 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諸以所勝之氣 來於下「者,皆折其標盛也。不然,曷以水發而雹雪,土 發而驟飄,木發而毀折,金發而清明,火發而曛昧,此 皆鬱極迺發,以承所亢之意也。」嗚呼!通天地人曰:儒 醫家者流,豈止治疾而已?當思其不明天地之理,不 足以為醫工之語。

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邪氣各有所屬也,當窮其要於前;治法各有所歸也, 當防其差於後。蓋治病之要,以窮其所屬為先,先苟 不知法之所歸,未免於無差耳。」故疾病之生,不勝其 眾,要其所屬,不出乎五運六氣而已。誠能於此審察 而得其機要,然後為之治,又必使之各應於運氣之 宜,而不至有一毫差誤之失。若然,則治病求屬之道, 庶乎其無愧矣。《至真要大論》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意蘊諸此。嘗謂醫道有一言而可以盡其要者,運氣 是也。天為陽,地為陰,陰陽二氣,各分三品,謂之三陰 三陽。然天非純陽,而亦有三陰,地非純陰,而亦有三 陽。故天地上下,各有風熱火濕燥寒之六氣。其斡旋 運動乎兩間者,而又有木火土金水「之五運,人生其 中,臟腑氣血,亦與天地相為流通。」是知眾疾之作,而 所屬之機,無出乎是也。然而醫之為治,當如何哉?惟 當察乎此,使無失其宜而後可。若夫諸風掉眩,皆屬 肝木;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 氣膹鬱,皆屬肺金;諸寒收引,皆屬腎水。此病屬於五 運者也。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諸 躁擾狂越,皆屬於火。諸痙強直,皆屬於濕。諸澀枯涸, 皆屬於燥。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此病機屬 於六氣」者也。夫惟病機之察,雖曰既審,而治病之施, 亦不可不詳。故必別陰陽於疑似之間,辨標本於隱 微之際。有無之殊者,求其有無之所以殊;虛實之異 者,責其虛實之所以異,為汗吐下,投其所當投;寒熱 溫涼,用其所當用。或逆之以制其微,或從之以導其 甚。上焉以遠司氣之犯;中焉以辨歲運之化;下焉以 審南北之宜。使小大適中,先後合度,以是為治,又豈 有差殊乖亂之失耶?又考之《內經》曰:「治病必求其本。」 《本草》曰:「欲療病者,先察病機。」此審病機之意也。六元 正紀大論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五常政大論曰:「必 先歲氣,無伐天和。」此皆無失氣宜之意也。故《素問》《靈 樞》之經,未嘗不以氣運為言。既曰「先立其年,以明其 氣」,復有以戒之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 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 為工矣。諄諄然若有不能自已者。是豈聖人私憂過 計哉。以醫道之要。悉在乎此也。觀乎《原病式》一書。比 類物象。深明乎氣運造化之妙。其於病機氣宜之理。 不可以有加矣。

《明虞摶醫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