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惵卑而病寒熱者,黃芪建中及八物湯之類主之。潔古獨以桂枝一證,屬之陽維,似乎擴充。至於陰維為病主心痛,潔古獨以三陰溫裏之藥治之,則寒中三陰者宜矣,而三陰熱厥作痛,似未備矣。蓋陰維之脈,雖交三陰而行,實與任脈同歸,故心痛多屬少陰厥陰任脈之氣上衝而然暴痛無熱,久痛無寒,按之少止者為虛,不可按近者為實。凡寒痛兼少陰及任脈者,四逆湯;兼厥陰者,當歸四逆湯;兼太陰者,理中湯主之。凡熱痛兼少陰及任脈者,金鈴散、延胡索散。兼厥陰者,失笑散;兼太陰者,承氣湯主之。若營血內傷,兼火任衝手厥陰者,則宜四物湯、養營湯、妙香散之類,因病藥之。如此,則陰陽虛實,庶乎其不差矣。

王叔和《脈經》曰:「寸口脈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脈 也。動苦肌肉痹癢,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 癲仆羊鳴,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 又曰:「寸口脈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脈也。動苦癲 癇,僵仆羊鳴。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癢,應時自發汗 出,惡風,身洗洗然也。取陽白、金門、僕參。」

王叔和以癲癇屬陰維、陽維,《靈樞經》以癲癇屬陰蹻、陽蹻,二說義異旨同。蓋陽維由外踝而上,循陽分而至肩肘,歷耳、額而終行於衛分諸陽之會;陰維由內踝而上,循陰分而上脅至咽,行於營分諸陰之交。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股外,至脅、肋、肩,轉行於一身之左右,而終於目內眥。陰蹻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股內,陰氣行於一身之左右,至咽喉,會任脈而終於目內眥。邪在陰維,陰蹻,則發癲;邪在陽維,陽蹻則發癇。癇動而屬陽,陽脈主之;癲靜而屬陰,陰脈主之。大抵二疾當取之四脈之穴,分其陰陽而已。

《素問腰痛論》曰:「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 陽維之脈,與太陽合腨間,去地一尺。」

陽維起於陽,則太陽之所生,並行而上至腨下,復與太陽合而上也,去地一尺,乃承山穴也。在銳腨下分肉間陷中,可刺七分。

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急,刺肉里 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肉里之脈,少陽所生,陽維脈氣所發,絕骨之後,陽維所過分肉穴也。在足外踝上,絕骨之端後二分,筋肉分間,刺可五分。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拂拂然,甚則悲以恐。

此陰維之脈也,去內踝上五寸腨分中,並少陰經而上也。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一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築賓穴也。《甲乙經》云:「太陽之絡,別走少陰者,名曰飛陽。」

《陰蹻脈》

「陰蹻者,足少陰之別脈,其脈起於跟中,足少陽然谷 穴之後,同足少陰循內踝,下照海穴,上內踝之上二 寸,以交信為郄,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 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嚨,交貫衝脈,入頄內廉,上行屬 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蹻五脈會於睛明而 上行」,凡八穴。

丹書論及陽精河車,皆往往以任衝督脈、命門三焦為說,未有專指陰蹻者。而《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

《陽蹻脈》

「陽蹻者,足太陽之別脈,其脈起於跟中,出於外踝,下 足太陽申脈穴,當踝後遶跟,以僕參為本,上外踝上 三寸,以附陽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脅後上胛,會手 太陽、陽維於臑俞,上行肩髆外廉,會手陽明於巨骨, 會手陽明、少陽於肩髃,上人迎,挾口吻,會手足陽明、 任脈於地倉,同足陽明上而行巨窌,復會任脈於承」 泣。至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五脈會於睛 明穴。從睛明上行。入髮際。下耳後。入風池而終。凡二 十二穴。

《靈樞》曰:「風痙反折,先取足太陽及膕中血絡出血,若 中有寒邪,取陰蹻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

足太陽京骨穴也。在足外側小指本節後,大骨下,赤白際陷中。鍼三分,灸七壯。膕中委中穴也。在曲膝後橫文中。鍼三分。陰蹻取交信穴見前。「《三毛》大敦穴也。」在足大指外側三毛中,肝脈之井也。鍼三分,灸三壯。血絡者,視其處有絡,脈盛滿者,出其血也。

《靈樞》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榮四末,內 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徐疾, 而先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焉。」晝日行於陽, 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 「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