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4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傷寒始傷皮毛氣分,得陽氣以化熱,熱雖盛不死,此能運樞而外應者也。如太陽病,發熱頭疼,脈反沉,當救其裏,此神氣不能運浮於外,故急用乾薑、附子以救在裏之陽氣而外出焉。夫在天陰寒之邪,藉吾身之陽氣以對待,故因於寒者,欲其陽氣如此而出,所謂陽因於上,衛外者也。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天之陽邪,傷人陽氣,氣傷外弛,故汗出也。氣分之邪,熱盛則迫及所生。心主脈,故心煩。肺乃心之蓋,故煩則喘喝也。如不煩而靜,此邪仍在氣分,而氣傷神,氣虛,故多言也。《脈要精微論》曰: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天之陽邪,傷人陽氣,兩陽相搏,故體若燔炭。陽熱之邪,得吾身之陰液而解,故汗出乃散也。按《傷寒論》曰:「病常自汗出者。此衛氣不和也。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 故因於暑而汗出者。暑傷陽而衛氣不和也。汗出而散者。得榮衛和而汗出乃解也。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㢮長,緛短 為拘,㢮長為痿。

此言濕傷陽氣,而見証之如此也。陽氣者,若天與日,因而上者也。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陰濕之邪,上干陽氣而冒明,故首如裹也。濕傷陽氣,則因陽而化熱矣。陽氣者,柔則養筋,陽氣傷而不能榮養於筋,故大筋緛短,小筋㢮長。蓋大筋連于骨節之內,故鬱熱而緛短;小筋絡於骨肉之外,故因濕而㢮長。短則縮急而為拘攣。長則放縱而為痿棄。此言寒暑濕邪傷人陽氣者如此。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此總結上文而言,因外淫之邪,有傷於氣,則為腫矣。《陰陽別論》曰:「結陽者,腫四支。」 蓋陽氣傷而不能運行,則榮血泣而為腫矣。四維,四支也。四支為諸陽之本氣,為邪傷,是以四支之陽,交相代謝,而陽氣乃竭也 。朱濟公曰:四維,四時也。《至真要論》曰:謹按四維,斥候皆歸,其終可見,其始可知。蓋手足三陽之氣,旺於四「時,有盛有衰,如四時之代謝,故曰『四維相代也』。」 又問曰:「六淫之邪,止言三氣者何也?」 曰:六氣生于五行,暑熱總屬于火,陽氣與衛氣各有分別,風傷衛而兼傷陽,故另提曰「風客淫氣。《經》曰:『燥勝則乾』。」 燥淫之邪,傷人血液而不傷氣。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 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 止。

此言煩勞而傷其陽氣也。按《金匱要略》云:「勞之為病,其脈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蓋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煩勞則陽氣外張,陰不得陽之溫固,則精自出而絕于內矣。秋冬之陽氣,內而收藏,夏則陽氣張浮於外,故益虛而煎厥也。精氣虛,故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也。膀胱者,州都」 之官,精液藏焉,而又屬太陽之府,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傷則壞其府矣。潰,漏也。言其州都之壞,而不能藏精。汨,流貌。言其陰寒精出,而不可止也。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 於筋,縱其若不容。

此因怒而傷其陽氣也。陽氣者,通會于皮膚腠理之間,大怒則氣上逆,而形中之氣,絕其旋轉之機矣。菀,茂貌,血隨氣行,而茂於上矣。薄,迫也,氣血並逆,而使人迫厥也。陽氣者,柔主養筋。血脈者,所以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陽氣傷而血逆於上,則有傷于筋矣。筋傷而㢮縱,則四體有若不容我所用也。前節論外因而傷其陽氣,此因勞傷大怒,而亦傷其陽氣焉。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膏粱之變, 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

沮,濕也。痤,小癤也。疿,如疹之類。皶,面鼻赤瘰也。此言陽氣者,外衛於皮膚,充塞於四體,若天氣之運用於六合九州之外,而為陰之固也。如汗出而止,半身沮濕者,是陽氣虛而不能充身偏澤,必有偏枯之患矣。如汗出見濕,濕熱鬱於皮膚之間,則生痤疿矣。膏粱,厚味也,味厚傷形,氣傷於味,形氣傷則肌腠虛矣。膏粱所變之熱毒。逆於肉理。而多生大疔。蓋膚腠虛而熱毒乘之。有如持虛之器而受之也。勞汗當風。寒濕薄於皮膚之間。則為為痤矣。夫皶與痤疿,乃血滯於膚表之輕証,蓋言陽氣外衛於皮膚之間,為邪所薄,則淡滲于皮毛之血而為病矣。故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者,言陽氣之若天與日,宜普遍于九州也。乃生痤疿,寒薄為皶者,言陽氣之外衛,而在於皮毛之間也。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者,言陽氣之通會於腠理也。 朱濟公曰:《經》云: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又曰:「腠理者m。三焦通會元真之處。」夫形食味。形氣虛則膏粱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