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1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富貴貧賤部總論

  禮記曲禮 坊記

  孔子家語屈節解 六本

  孔叢子抗志篇

  韓詩外傳富貴弗惡於貧賤

  淮南子原道訓

  桓寬鹽鐵論毀學 褒賢

  性理會通力行

 富貴貧賤部紀事

 富貴貧賤部雜錄

人事典第六十七卷

富貴貧賤部總論

禮記

《曲禮》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 懾。

馬氏曰:「富貴之所以驕淫,貧賤之所以懾怯,以內無素定之分,而與物為輕重也。好禮則有得於內,而在外者莫能奪矣。」

《坊記》

子云:「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禮者,因人 情而為之節文,以為民坊者也。故聖人之制富貴也, 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 亡。」

「小人無道以安貧,故貧斯約;無德以守富,故富斯驕。」約者不獲恣,則有羨彼之志,故約斯盜;驕者不能遜,則有犯上之心,故驕斯亂。凡此皆人之情也,而《禮》則因而為之節文,富者不以有餘而慢於人,貧者不以不足而窮其身,貴者不以在上而慊於物,皆由有禮故也。若家富不過百乘,所以制富而不使之驕也。一夫受田百畝。所以制貧而不使之約也。《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所以制貴而不使之慊也。

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 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大全方氏曰:「賤不貪貴,貧不慕富,則無爭奪之禍矣,故亂益亡。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寧使人浮於食,此亦辭富貴之道也。」

孔子家語

《屈節解》

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 物;處貧賤之中,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 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於必達於己。可以 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可以有待,求伸者所 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大而不犯於義。」

《六本》

孔子曰:「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 人不親?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 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

孔叢子

《抗志篇》

曾申謂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貧賤乎?」子思 曰:「道伸吾所願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與屈己以 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 於道。」

韓詩外傳

《富貴弗惡於貧賤》

魏文侯問《李克》曰:「人有惡乎?」李克曰:「有。夫貴者則賤 者惡之,富者則貧者惡之。」文侯曰:「善行此,使人勿惡, 亦可乎?」李克曰:「可。臣聞貴而下賤,則眾弗惡也;富能 分貧,則窮士弗惡也。」

淮南子

《原道訓》

所謂「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則與道為一矣。故 雖游於江潯海裔,馳騕褭,建翠蓋,目觀掉羽武象之 樂,耳聽淊朗奇麗激抮之音,揚鄭衛之浩樂,結《激楚》 之遺風,射沼濱之高鳥,逐苑囿之走獸,此齊民之所 以淫泆流湎。聖人處之,不足以營其精神,亂其氣志, 使心怵然失其情性,處窮僻之鄉,側谿谷之間,隱於 榛薄之中。環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戶瓮牖,揉桑為 樞。七漏下濕,潤浸北房;雪霜瀼灖,浸潭菰蔣,逍遙於 廣澤之中,而徜徉於山峽之旁。此齊民之所為形植 黎累,憂悲而不得志也。聖人處之,不為愁悴怨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