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1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與叡相及。

《謝方明傳》:「方明父沖,中書侍郎,家在會稽,為孫恩所 殺。方明隨伯父吳興太守邈在郡。孫恩寇會稽,邈被 害,方明逃竄遂免。初,邈舅子長樂馮嗣之及北方學 士馮翊仇元達俱往吳興投邈,禮待甚簡。二人並忿 慍,遂與恩通謀。劉牢之、謝琰等討恩,恩走入海,嗣之 等不得同去,方更聚合。方明結邈門生義故,得百餘」 人,掩討嗣之等,悉擒而手刃之。頃之,孫恩重寇會稽, 謝琰見害。恩購求方明甚急。方明于上虞載母妹奔 東陽,由黃糵橋出鄱陽,附載還都,寄居國子學。流離 險阨,屯苦備經,而貞立之操,在約無改。

《梁書袁昂傳》:「昂父顗,泰始初舉兵奉尋陽王子勛,事 敗誅死。昂時年五歲,乳媼攜抱匿於廬山,會赦得出, 猶徙晉安。至元徽中聽還,時年十五。」

《何遠傳》:「遠釋褐江夏王國侍郎,轉奉朝請。永元中,江 夏王寶元於京口為護軍將軍崔慧景所奉,入圍宮 城,遠豫其事,事敗,乃亡抵長沙,宣武王王深保匿焉。 遠求得桂陽王融保藏之。既而發覺,收捕者至,遠逾 垣以免,融及遠家人皆見執,融遂遇禍,遠家屬繫尚 方。遠亡渡江,使其故人高江產共聚眾,欲迎高祖義」 師,東昏黨聞之,使捕遠等,眾復潰散,遠因降魏,入壽 陽,見刺史王肅,欲同義舉。肅不能用,乃求迎高祖,肅 許之,遣兵援送,得達高祖。高祖見遠,謂張弘策曰:「何 遠美丈夫,而能破家報舊德,未易人也。」

《蕭子雲傳》:「子雲太清元年,為侍中國子祭酒,領南徐 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雲逃民間。三年三月,宮 城失守,東奔晉陵,餒卒於顯靈寺僧房。」

《賀琛傳》:「琛太清二年,遷雲騎將軍,中軍宣城王長史。 侯景舉兵襲京師,王移入臺內,留琛與司馬楊曒守 東府。賊尋攻陷城,放兵殺害,琛被槍未至死,賊求得 之,轝至闕下,求見僕射王克、領軍朱异,勸開城納賊。 克等讓之,涕泣而止。賊復轝送莊巖寺療治之。明年, 臺城不守,琛逃歸鄉里。其年冬,賊進寇會稽,復執琛 送出都,以為金紫光祿大夫。後遇疾卒,年六十九。」 《伏挺傳》:「挺除南臺治書,因事納賄,當被推劾,挺懼罪, 遂變服為道人,久之藏匿。後遇赦,乃出大心寺。會邵 陵王為江州,攜挺之鎮。王好文義,深被恩禮,挺因此 還俗。」

《陳書姚察傳》:「察兼尚書駕部郎,值梁室喪亂於金陵, 隨二親還鄉里。時東土兵荒,人飢相食,告糴無處。察 家口既多,並採野蔬自給。察每崎嶇艱阻,求請供養 之資,糧粒恆得相繼。又常以己分減,推諸弟妹,乃至 故舊乏絕者,皆相分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亂離之 間,篤學不廢。」

《蕭允傳》:「允遷太子洗馬,侯景攻陷臺城,百寮奔散,允 獨整衣冠坐於宮坊,景軍人敬而弗之逼也。尋出居 京口,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 獨不行。人問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 可逃而獲免乎?但患難之生,皆生於利,苟不求利,禍 從何生?方今百姓爭欲奮臂而論大功,一言而取卿」 相,亦何事於一書生哉?莊周所謂「畏影避跡,吾弗為 也。」乃閉門靜處,并日而食,卒免於患。

《徐孝克傳》:梁末侯景寇亂,京邑大饑,餓死者十八九。 孝克養母,饘粥不能給,妻東莞臧氏,甚有容色,孝克 乃謂曰:「今饑荒如此,供養交闕,欲嫁卿與富人,望彼 此俱濟,於卿意如何?」臧氏弗之許也。時有孔景行者, 為侯景將,富於財,孝克密因媒者陳意,景行多從左 右,逼而迎之,臧氏涕泣而去,所得穀帛,悉以供養。孝 克又剃髮為沙門,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給焉。臧氏 亦深念舊恩,數私致饋餉,故不乏絕。後景行戰死,臧 氏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見,謂孝克曰:「往日之事,非 為相負,今既得脫,當歸供養。」孝克默然無答。于是歸 俗,更為夫婦。

《魏書裴叔業傳》:「叔業長兄子彥先,正始中轉渤海相。 屬元愉作逆,徵兵郡縣,彥先不從,為愉拘執,踰獄得 免,仍為沙門,潛行至洛。愉平,敕還郡。」

《宋隱傳》:「隱叔父洽為慕容垂尚書。太祖之圍中山也, 洽率所領專守北圍,當洽所統官軍多被傷殺,太祖 特深忿恨,及城平,遂殺之。子順訓並下腐刑。洽第四 子宣,字道茂,時年數歲,親人竊逃以免。後與范陽盧 元、渤海高允及從子愔俱被徵,拜中書博士。」

《王憲傳》:憲幼孤,隨伯父永在鄴。苻丕稱尊號,以永為 丞相。永為慕容永所殺,憲奔清河,匿於民家。皇始中, 輿駕次趙郡之高邑,憲乃歸誠。太祖見之曰:「此王猛 孫也。」厚禮待之。

《王慧龍傳》:「慧龍自云:太原晉陽人,司馬德宗尚書僕 射愉之孫,散騎侍郎緝之子也。幼聰慧,愉以為諸孫 之龍,故名焉。初,劉裕微時,愉不為禮,及得志,愉合家 見誅。慧龍年十四,為沙門僧彬所匿,百餘日,將慧龍 過江,為津人所疑曰:『行意匆匆徬徨,得非王氏諸子 乎』?僧彬曰:『貧道從師有年,止西岸,今暫欲定省,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