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9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氏說可也。世俗去古遠,徒知「不可以」字,而更以號稱,

猶未可也。況不惟尊其不可字者如此,故雜記之,冀 來者識字之所以貴也夫。

《明道雜志》:「杜甫之父名閑,而甫詩不諱閑。某在館中 時,同舍屢論及此。余謂甫天姿篤於忠孝,於父名非 不獲已,宜不忍言。」武問王仲至討論之,果得其由,大 抵本誤也。《寒食》詩云:「田父邀皆去,鄰家閑不違。」仲至 家有古寫本,杜詩作「問不違」,作「問」實勝閑。又《諸將》詩 云:「見愁汗馬西戎逼,曾閃朱旂北斗閑。」寫本作殷字, 亦有理,語更雄健。又「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驚鷗下 急湍。」本作「開幔」,「開幔」語更工,因開幔見蝶過也。惟韓 幹《畫馬贊》「有御閑敏」,寫本無異說。雖「容」是開敏,而禮 卒哭乃諱。《馬贊》,容是父在所為也。

《螢雪叢說》: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貴」四字 為名,不以希顏為名,則以望回為名;不以次韓為名, 則以齊愈為名,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貶損,或曰 愚,或曰魯,或曰拙,或曰賤,皆取謙抑之義也。如司馬 氏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嘗擇稱呼之美哉!嘗 觀《進士同年錄》,江南人習尚機巧,故其小名多是好 字,足見自高之心。江北人大禮任真,故其小名多非 佳字,足見自貶之意。若夫《鴈塔》之題,當先正名,垂於 不朽。

《兼明書》:隱四年:「衛州吁殺其君完,即桓公也。諸侯讀 皆如字。」明曰:「非也。完當作兒。」何以知之?夫名以昭實, 終將諱之,故既葬而為諡。若衛侯名完,豈得諡之桓 乎?故知完當作「兒。」按字書「容貌之兒,從白下八。」俗書 完作「兒」,與容貌之貌相似。是桓公本名兒,傳寫誤為 完也。

《避暑錄話》:揚子雲謂嚴君平為蜀莊,避武帝之諱也。 其稱李仲元,蓋與君平為一等人。班固作《王吉傳序》, 載君平與鄭子真事甚詳,而不及仲元。顏師古以《三 輔決錄》君平名遵,子真名樸。余讀《蜀志》秦宓《與王商 書》,論嚴君平、李弘立祠事曰:「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 必淪。」又以知仲元蓋名弘,但惜其行事不著爾。 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於北齊。魏愷自散騎常 侍遷青州長史,固辭之。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 不就?」此其証也。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者,自惡人犯 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其妻供羅漢,其子授 《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 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都下鬨然,傳以為笑。

仁宗賜宗室名,太祖下曰「世」,太宗下曰「仲」,秦王下曰 「叔」,皆兄弟行世即長也。其後世字之曾孫又曰「伯」,則 失之。

司馬侍郎朴陷鹵後,妾生一子於燕,名之曰「通國」,實 取蘇武「胡婦所生子」之名名之,而《國史》不書,其家亦 諱之。

錢勰字穆,范祖禹字淳,皆一字交友以其難呼,故增 「父」字,非其本也。

周宇文護與母閻書曰:「受形稟氣,皆知母子,誰知薩 保如此不孝。」此乃對母自稱小名。南齊武帝崩,鬱林 王即位,明帝謀廢立,右僕射王晏盡力助之。從弟思 遠謂晏曰:「兄荷武帝厚恩,一旦贊人如此事,何以自 立?」因勸之引決。及晏拜驃騎,謂思遠兄思徵曰:「隆昌 之末,阿戎勸吾自裁,若用其語,豈有今日?」思遠曰:「如 阿戎所見,猶未晚也。」此乃對兄自稱小名。畢景儒《幕 府燕閒錄》載蘇易簡初及第時,與母書,自稱岷,岷亦 小名也。從伯父右司小名馬哥,在京師省祖母楚國 夫人,出上馬矣,楚國偶有所問,自出屏後呼馬哥。親 事官聞之,白伯父曰:「夫人請吏部。」蓋此輩亦習聞之 也。今吳人子弟稍長,便不欲人呼其小名。雖尊者亦 以「行第」呼之矣。風俗日薄如此。奈何。

王荊公父名益,故其所著《字說》無「益」字。蘇東坡祖名 序,故為人作序,用「敘」字,皆又以為未安,遂改作引,而 謂《字序》曰《字說》,張芸叟父名蓋,故表中云:「此乃伏遇 皇帝陛下。」今人或效之,非也。

近世名士,李泰發光,一字泰定;晁以道說之,一字伯 以;潘義榮良貴,一字子賤;張全真守,一字子固;周子 充必大,一字洪道;芮國器煂,一字仲蒙;林黃中栗,一 字寬大;朱元晦熹,一字仲晦。人稱之多以舊字。其作 文題名之類,必從後字,後世殆以疑矣。

祥符中,有布衣林虎,上書真廟曰:「此人姓林名虎,必 尚怪者也。」罷遣之。宣和中,有林虎者,賜對,徽宗亦異 之,賜名,於虎上加竹。然《字書》初無此字,乃自稱「塤篪 之篪」,而書名不敢增,但作「箎」云。

《東齋記事》:歐陽公《集古錄目》:楊震碑陰題名跋云:「此 碑所書河間賈伯錡、博陵劉顯祖之類,凡百九十人。 疑其所書皆是字爾。蓋後漢時見於史傳者,未嘗有 名兩字者也。」予按,《前漢書王莽傳》:「王莽秉政,令中國 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風單于,宜上書慕化為一 名,漢必加重賞。單于從之,上書言:『幸得備藩臣,竊樂 太平聖制,臣故名襄知牙斯,今謹更名曰知』。」莽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