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6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詠而瑞隆。陸有千金之富,周有一說之功,復有搆 扇之端,讒諛之跡,艷紫凌朱,飛黃妒白。吾將欲廢便 辟之交,遠巧佞之友,殄張儀之餘,殲蘇秦之後,粉虞 卿之白璧,碎漢王之玉斗。然後浮偽可息,淳風不朽。」

《口箴》
唐·姚崇

「君子欲訥,吉人寡辭。利口作戒,長舌為詩。斯言不善, 千里違之。勿謂可復,駟馬難追。惟靜惟默,澄神之極。 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聲繁則淫, 音希則大。室本無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似不能言,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時之首。無掉爾舌, 以速爾咎。無易爾言,亦孔之醜。欽之謹之,可大可久。」 欽之伊何?三命而走。謹之伊何?三緘其口。勖哉夫子! 行矣勉旃。書之屋壁,以代韋弦。

《舌箴序》
李德裕

余宿於洞庭西,夢與中書令姚公偶坐,如舊相識。問 余曰:「君見僕所作《口箴》乎?」余對曰:「去歲居守東門,於 公曾孫諫議郃處睹金石之刻,遂莞爾而笑曰:『孫子 猶能藏之』。」又曰:「余感姚公之夢,乃為《舌箴》云。」

《口箴》
皮日休

「《古銘》,金人謂無多言。忽有所發,不可不論。既有所論, 復論多言。《中庸》之士,由茲保身。吾謂斯銘,未足以珍。」 出為忠臣,言則及君。入為孝子,言則及親。非君與親, 則宜默云。謗訕之言,出入𣽂淪。一息之波,流於無垠。 猜毀之言,如臨帝閽。鈞天之樂,聞於無聞。佞媚之言, 出如絲棼。一入於人,治亂不分。間諜之言,出如鷹鸇。 「鷹鸇之迅,一舉凌天。無嗜於酒,酒能亂德。無嗜於味, 味能敗德。以道為飲,以文為食。成吾之名,繄乃勉力。」

口部藝文二詩詞

《檀口》
唐·平康妓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曾見白家樊素 口,瓠犀顆顆綴榴芳。

《舌》
五代·馮道

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一斛珠》詠美人口
南唐·李後主

曉粧初過。沉檀輕注些兒箇。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 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 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口部紀事

《路史》:「太昊伏戲氏,龍脣龜齒。」

《河圖》:「黃帝兌頤。」

《路史》:「顓頊祖曰昌意,生帝乾荒,擢首而謹耳,豭喙而 渠股。」

《帝系》「帝嚳方頤。」

《路史》:帝嚳四后,上妃有駘氏曰姜,嫄履帝敏居期而 生棄。棄惟元子,披頤象亢。按注《潛夫論》云:「后稷披頤。」 《元命苞》曰:「稷岐頤自求,是謂好農。」蓋象《角亢》「載土食 穀。」注云:面皮有土象。頤面為下部,下部為地,巧於利 也。

《孝經援神契》:「舜大口。」

《淮南子脩務訓》:「皋陶馬喙,是謂至信。決獄明白,察於 人情。」

《山海經》:「岐舌國」,按注:「其人舌皆岐,或曰支舌也。」 《史記周本紀》:厲王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 謗鮮矣。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召公曰:『是障之 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 之。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 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 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產財用衣食者也。夫民 慮之於心,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 何』?」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

《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 許東偏,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於四方, 其況能久有許乎?」

《管子小問篇》:桓公與管仲謀伐莒,未發,已聞於國。東 郭郵至,公問之曰:「子言伐莒乎?」東郭郵曰:「君子善謀, 小人善意。臣視二君在臺上,口開而不闔,是言莒也。」 《說苑敬慎篇》:桓公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後至, 桓公舉觴以飲之。管仲半棄酒,桓公曰:「期而後至,飲 而棄酒,於禮可乎?」對曰:「臣聞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 言失者身棄。臣計棄身,不如棄酒。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 曰:「虢,虞之表也。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 虢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