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4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氏族典第六百三十六卷

阿史那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

代北三字姓

阿史那氏,夏后之裔,居兜牟山北,人號為突厥窟。歷 魏、晉十代為君長。後屬蠕蠕,阿史那最為首領。後周 末,遂滅蠕蠕,羈彊北土,蓋百餘年。至處羅蘇尼失等 歸化,號阿史那。唐開元更為史氏。

阿史那姓部列傳

北齊

阿史那木可汗

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大寧二年十二月,周將楊忠 帥突厥阿史那木可汗等二十餘萬人分道殺掠。」

北周

阿史那瓌

按《周書王謙傳》:「謙圖匡復,隆州刺史阿史那瓌為謙 畫三策,謙參用中下之策,眾潰,阿史那瓌亦誅。」

阿史那社尒

按《唐書阿史那社尒傳》:「社尒,突厥處羅可汗之次子。 年十一,以智勇聞,拜拓設,建牙磧北,與頡利子欲谷 設分統鐵勒、回紇、僕骨、同羅諸部。處羅卒,哀毀如禮, 治眾十年,無課斂。或勸厚賦以自奉,答曰:『部落豐餘, 于我足矣』。故首領咸愛之。頡利數用兵,社尒諫,弗納。 貞觀元年,鐵勒、回紇、薛延陀等叛,敗欲谷設於馬獵」 山,社尒助擊之,弗勝。明年,將餘眾西保可汗浮圖城。 會頡利滅,西突厥統葉護又死,奚利必咄陸可汗與 泥孰爭國,社尒引兵襲之,得其半國,有眾十餘萬,乃 自號都布可汗。謂諸部曰:「始為亂破吾國者延陀也。 今我據西方,而不平延陀,是忘先可汗,非孝也。事脫 不勝,死無恨。」酋長皆曰:「我新得西方,須留撫定。今直 棄之,遠擊延陀。延陀未禽葉護子孫將復吾國社尒」 不從,選騎五萬,討延陀磧北,連兵十旬,士苦其久,稍 潰去。延陀縱擊敗之,走保高昌,眾纔萬人。又與西突 厥不平,由是率眾內屬。十年,入朝,授左驍衛大將軍, 處其部於靈州。詔尚衡陽長公主,為駙馬都尉,典衛 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軍總管平高昌,諸將咸受 賞。《社尒》以未奉詔,秋毫不敢取,見別詔然後受。又所 取皆老弱陳弊。太宗美其廉,賜高昌寶鈿刀、雜綵千 段。詔檢校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從征遼東,中流矢, 揠去復戰,所部奮厲,皆有功。還,擢兼鴻臚卿。二十一 年,以崑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苾何力、郭孝恪、楊弘 禮、李海岸等五將軍,發鐵勒十三部及突厥騎十萬 討龜茲。師次西,突厥擊處蜜、處真,敗之,入自焉耆西 兵出不意,龜茲震恐,進屯磧石,伊州刺史韓威以千 騎先進,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 眾五萬拒戰,威陽卻。王悉兵逐北,威與繼叔合,殊死 戰,大破之,社尒因拔都城,王輕騎遁。社尒留孝恪守, 自率精騎追躡,行六百里,王據大撥換城,嬰險自固。 社尒攻凡四十日,入之,禽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衛 郎將權祗甫徇諸酋長,示禍福,降者七十餘城,宣諭 威信,莫不歡服,刻石紀功而還。因說于闐王入朝,王 獻馬畜餉軍,西突厥焉耆安國皆爭犒師。孝恪之在 軍,床帷器用多飾金玉,以遺《社尒》,《社尒》不受。帝聞曰: 「二將優劣,不復問人矣。」帝崩,請以身殉衛陵寢,高宗 不許。遷右衛大將軍。永徽六年卒。贈輔國大將軍、并 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蔥山,諡曰元。

阿史那矩

按《唐書高昌傳》:「貞觀四年,下詔,召其大臣冠軍阿史 那矩計事。」

阿史那忠

按《唐書阿史那忠傳》:「忠字義節,蘇尼失子。資清謹,以 功擢左屯衛將軍,尚宗室女定襄縣主,始詔姓獨著 史。居父喪,哀慕過人。會立阿史那思摩為突厥可汗, 以忠為左賢王。及出塞不樂,見使者必泣請入侍,許 焉。封薛國公,擢右驍衛大將軍,宿衛四十八年,無纖 隙,人比之金日磾。卒贈鎮軍大將軍,諡曰貞。」

阿史那大節

按《萬姓統譜》,「大節左驍衛大將軍。」

阿史那結社率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三年四月,中郎將阿史那 結社率反,伏誅。」

阿史那賀魯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二年正月,瑤池都督阿史那 賀魯叛。」

阿史那彌射

按《唐書高宗本紀》,「龍朔二年十一月,殺崑陵都督阿 史那彌射。」

阿史那道真

按《唐書阿史那社尒傳》:「社尒子道真,歷左屯衛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