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7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統兵征勦,擣其巢穴,遂平賊寨,留鎮雲南,號令嚴明,

夷人讋服,邊徼肅然。卒贈定邊伯,諡武襄。」

沐璘

按《萬姓統譜》:「璘昂子以都督鎮雲南,讀書工詩,撫治 有方,夷人悅服。」

沐嵐

按《萬姓統譜》:「嵐,江寧縣人。萬曆間滄州判官。」

伏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

伏姓

伏,太原商音。伏羲,風姓之後,子孫氏焉。與任宿、滇句、 顓臾同祖。又望出高縣。

伏姓部列傳

伏勝

按《漢書儒林傳》:「伏生,濟南人,故為秦博士。孝文時,求 治《尚書》者欲召,伏生,時年九十餘,不能行,於是詔太 常掌故晁錯往受之。秦時禁書,伏生壁藏之。後兵起 流亡,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以教齊、 魯之間,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伏生孫以治《尚書》,徵, 弗能明。」張晏云:「生名勝,《伏生碑》云也。」

伏理

按《漢書儒林傳》:「理,琅邪人,從匡衡授《詩》,為高密太傅, 家世傳業。」

後漢

伏湛

按《後漢書伏湛傳》:「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九世祖 勝,高祖父孺,武帝時客授東武,因家焉。父理,以《詩》授 成帝。湛性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為博 士弟子。更始立,以為平原太守。光武即位,徵拜尚書, 使典定舊制。建武三年,遂代鄧禹為大司徒,封陽都 侯。六年,徙封不其侯,遣就國。十三年夏,徵敕尚書擇」 拜吏日,未及就位,因讌見,中暑病卒。二子:隆、翕。翕嗣 爵。卒,子光嗣。光卒,子晨嗣。晨謙敬博愛,好學尤篤。以 女孫為順帝貴人,奉朝請,位特進。卒,子無忌嗣。亦傳 家學,博物多識。順帝時,為待中、屯騎校尉。無忌卒,子 質嗣,官至大司農。質卒,子完嗣,尚桓帝女陽安長公 主。女為孝獻皇后,曹操殺后,誅伏氏,國除。

伏黯

按《後漢書伏恭傳》:「恭,湛兄子,湛弟黯,字稚文,以明《齊 詩》,改定章句,作《解說》九篇,位至光祿勳,無子,以恭為 後。」

伏隆

按《後漢書伏湛傳》:「湛子隆,字伯文,少以節操立名,仕 郡督郵。建武二年,詣懷宮,光武甚親接之。時張步兄 弟各擁強兵,據有齊地,拜隆為大中大夫,持節使青 徐二州,招降郡國。張步遣使隨隆詣闕上書,獻鰒魚。 其冬,拜隆光祿大夫,復使於步,拜步為東萊太守,而 劉永亦遣使立步為齊王,步貪受王爵,遂殺之。五年」, 張步平,詔隆中弟咸收隆喪,以子援為郎中。

伏恭

按《後漢書伏恭傳》:「恭字叔齊,琅邪東武人,司徒湛之 兄子也。性孝,事所繼母甚謹。少傳黯學,以任為郎。建 武四年,除劇令。視事十三年,以惠政公廉聞。拜博士, 遷常山太守。敦修學校,教授不輟。永平二年,為太僕, 四年,拜司空。在位九年,以病乞骸骨。建初二年冬,肅 宗行饗禮,以恭為三老。年九十,元和元年卒,賜葬顯」 節陵下。子壽,官至東郡太守。

伏儼

按《尚友錄》,「儼字景弘,琅邪人。所著有《前漢書糾謬》。」

伏滔

按《晉書伏滔傳》:「滔字元度,平昌安丘人。有才學,少知 名,州舉秀才,桓溫引為參軍,代袁真至壽陽,以淮南 屢叛,著論二篇,名曰《正淮》。壽陽平,以功封聞喜縣侯, 除永世令。太元中,拜著作郎,遷遊擊將軍,卒官。子系 之,亦有文才,歷侍中、尚書、光祿大夫。」

伏引

按:《萬姓統譜》引「司馬都護。」

伏曼容

按《梁書伏曼容傳》:「曼容字公儀,平昌安丘人。曾祖滔, 晉著作郎。父引之,宋司空主簿。曼容早孤,與母兄客 居南海。少篤學,善《老》《易》,倜儻好大言,聚徒教授以自 業。為驃騎行參軍,拜尚書外兵郎。昇明末,為南海太